疫情期間心理健康問題出現很多, 專家提議加強精神疾病早期診斷
一項對數萬人進行的全國性在線調查顯示,疫情期間公眾的心理和心理問題突出,約有三成人口患有抑郁、焦慮、失眠和急性應激癥狀。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呂林九號建議進一步提高公眾對精神疾病的認識,提高精神疾病的早期診斷和規范化治療能力。
精神疾病是世界上不可忽視的公共衛生問題,給世界各國帶來了嚴重的疾病和經濟負擔。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 的數據,全世界約有 10 億人患有精神障礙,每 40 秒就有一人因自殺而喪生。根據最新的研究結果,在排除癡呆之后,六類精神障礙(情緒障礙、焦慮癥、酗酒 / 吸毒障礙、精神分裂癥和相關精神病、飲食障礙、沖動控制障礙)的患病率達到 9.3%。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也對人們的心理健康產生了影響,據調查,中國心理健康問題的發生率達到了 30%。呂林說:" 在開始流行的時候,精神障礙患者無法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越來越多的人由于健康問題、家庭隔離、社會距離等因素而出現心理健康問題,這給家庭和社會造成了巨大的負擔。在這一特殊時期,我們需要進一步提高公眾對精神疾病的認識,提高精神疾病的早期診斷和規范化治療能力。
呂林指出,結合疫情經驗,進一步突出加強公共心理衛生體系建設的重要性,特別是在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中,構建心理危機干預體系,并迫切需要加強國際合作,建立適當的精神衛生服務體系,交流經驗,以應對疫情對心理和心理健康的影響。
為了加強我國抑郁癥的防治工作,滿足人們心理健康的需要,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于 2020 年 9 月發布了 "抑郁癥防治特色服務探索工作綱要",明確呼吁全社會提高對抑郁癥的認識和認識,促進疾病篩查、評估和加強高危人群的疾病干預。
保護美好心靈的創新 "-2020 年世界精神衛生日宣傳活動由西安·詹森舉辦,當天啟動了" 抑郁癥患者護理計劃 ",旨在提高公眾對抑郁癥的認識,加大重點群體的干預力度,呼吁全社會通過權威臨床專家、患者組織、社區和創新制藥公司的合作,為抑郁癥患者提供支持和護理。
抑郁癥康復社區創始人張瑾說:" 抑郁癥的防治需要政府部門、醫療機構和社會各界的充分合作。這次活動積極響應了國家政策的呼吁,鼓勵合作應對抑郁癥對公共衛生的挑戰。病人及其家屬期待著融入各方創造的社會環境,積極參與精神健康的支持和促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