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患者做手術的時候,腫瘤會不會擠破?
一位病人問我,你的外科醫生在手術時會不會折斷腫瘤,但反而會加速癌癥的擴散。這種情況可能會發生,但可能性很小。一般來說,大多數手術都是非常安全的,可以在不加速腫瘤擴散的情況下幫助控制疾病。
也有少數病例,做腫瘤,病人迅速復發或轉移,這可能是因為手術做得不好,手術沒有嚴格遵守無瘤原則,不小心打破腫瘤,導致腫瘤擴散,這種情況稱為醫源性播散。
手術是由人做的,每一位醫生的手術技巧都很高很低,每個病人的腫瘤情況不一樣,解剖情況也不同。如果腫瘤在手術過程中意外破裂,腫瘤細胞可能會擴散到腫瘤周圍或進入周圍血管,從而導致腫瘤在全身擴張。
特別是一些容易擴散的腫瘤,如闌尾粘液瘤,很少有遠處轉移,但特別容易植入轉移,很容易復發,生長能力特別旺盛。我見過最有病人的闌尾粘液瘤,在幾個月內,每次都做七次手術,然后再復發。
無腫瘤的原理是非常重要的。
外科醫生需要遵循兩個重要的原則,一個是無菌的,另一個是無瘤的。無菌原理很容易理解,那就是做手術來實現無菌手術,防止污染,防止切口感染。無腫瘤的原則是在做腫瘤切除時,醫生不能直接接觸腫瘤,需要切除腫瘤作為一個整體來防止醫源性擴散。具體來說,無瘤原則包含了很多內容:
首先,在手術中,你不能直接用手接觸腫瘤。如果你需要接觸腫瘤,你需要先用紗布覆蓋腫瘤。接觸后,你需要扔掉紗布并更換手套。
第二,從遠到近,首先探測腫瘤的遠處器官,看看遠處是否有轉移,然后探測腫瘤附近的器官和組織。
第三,在切除腫瘤之前切斷血管。首先切斷腫瘤回流靜脈,然后結扎動脈,在做手術時,腫瘤不可避免地會被拔除,擠壓腫瘤,可能導致癌細胞脫落,進入血液,導致腫瘤擴散。如果首先切除腫瘤血管,可以防止腫瘤通過血管擴散。
第四,腫瘤應整體切除。實體瘤在體內是一個接一個地形成的,在做手術時,整個腫塊需要完全切除,但不能將一小塊腫瘤切除,這就會人為地造成腫瘤破裂、癌細胞種植。此外,癌細胞浸潤生長,就像蟹足一樣,我們把腫瘤描述為蟹足浸潤。為了達到根治效果,在切除腫瘤時,還必須切除部分"正常"組織。一般來說,腫瘤周圍的正常組織需要切除約5厘米,這樣腫瘤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治愈。
第五,腫瘤切除后,必須用蒸餾水沖洗傷口周圍,殺死傷口周圍看不見的腫瘤細胞。此外,還需要更換手術器械和手套,以關閉切口,防止切口被植入。
因此,手術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簡單,外科醫生需要熟練掌握人體的解剖結構,需要標準化的手術,需要有高超的手術技巧。然而,雖然醫生們盡了最大的努力,但他們不能保證每次都能實現無腫瘤的原則。如果腫瘤巨大,難以解剖,或已侵入血管,則術前出現腫瘤穿孔或破裂等。此時,有必要考慮腫瘤是否能完全切除。這樣的手術是否值得做,對提高病人的生存有多重要,都需要醫生來權衡和考慮。
總之,如果完全符合無瘤原則,手術不會導致癌細胞擴散。在大多數情況下,手術是非常安全的,是治療癌癥的重要手段。為什么我們喜歡去大型醫院或專科醫院進行手術,必須是每家醫院的醫生,手術水平不同,手術技巧越高,病人康復越快,術后并發癥越少,治療效果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