豎屏將變身為標配?電視的“觀眾”競賽
近 40 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電視在中國家庭中從稀缺品變成了標配品。但隨著手機等移動終端設備的出現,電視在家庭中的地位趨于‘邊緣化’。為了與‘中小屏幕’爭奪觀眾視線,電視行業的‘軟硬’技術出臺,但效果并不顯著。2018 年以來,電視行業呈現出銷量和體量下滑的態勢,價格戰激烈。電視行業迫切需要一個清晰的思路,華為等跨界人士提出了 "智能屏" 的概念,得到了業界的廣泛認可,簡單來說就是電視承擔手機的部分交互任務。圍繞這一思路,電視推出了攝像頭,不斷拓展內存空間,現在廠商又提出了豎屏電視的概念,希望承接手機短視頻,直播購物等內容,甚至有人宣稱豎屏將成為未來電視標準
??豎屏,拯救者?
2018 年,微軟推出了 SurfaceHub2,以增加垂直屏幕元素,但該產品主要用于企業辦公,娛樂屬性不強;在此啟發下,TCL、海信、三星等公司開始嘗試推出注重娛樂特性的垂直屏幕電視。2019 年 8 月,TCL 發布了 XESS 智能屏幕電視,專注于 "雙屏";三星在 2020 年推出了 TheSero 旋轉式屏幕電視,后來海信推出了 VIDAA 系列旋轉屏幕。
目前,雖然部分消費者接受了這一概念,購買了轉屏電視機,但整體購買基數仍然很小。以京東頻道 TCLXESS 系列產品為例,在 76000 種商品評價中,約有 1200 種是關于垂直屏幕產品的。
從買家的評價來看,旋轉屏幕帶給了他們一種新穎的前衛體驗,一位珍寶媽媽分享了她的垂直屏幕體驗。"推薦在垂直屏幕模式下瀏覽短視頻。" 通過搖著同一個屏幕,電視變成了 55 英寸的全屏手機,躺在淘寶上的床上購物,瀏覽豆印、微博、瞬間,突出了大屏幕效果。安裝時,孩子很高興看到電視可以旋轉。"但是,她還提到,由于尺寸限制,原來的起居室電視柜無法繼續使用,安裝空間需要重新規劃。大多數買家和母親有著同樣的感覺,而能夠" 旋轉 " 的電視機也是非常新穎的。
然而,一些消費者提到,垂直屏幕上的應用場景不多,在新奇之后很少使用垂直屏幕模式。短視頻在大屏幕繪畫的質量上有一種顆粒感,用手機刷淘寶和微信更方便。
此外,還有影視制作相關人士提到,豎屏內容制作不適合大屏呈現。他提到,移動互聯網的普及,使得短垂直視頻更容易傳播,并形成一定的傳播趨勢。但就目前電視在家庭中的定位而言,豎屏影視劇很難成為主流。人眼是橫向結構,實際視野接近 120 度,可聚焦視野約為 90 度,再加上合理的視距,合適的比例為 2。35:1 或 16:9,這是由物理和生理特征決定的。而豎屏意味著用戶的聚焦度小于 30 度,不能排除剩余光線對視覺的干擾,這導致觀眾缺乏沉浸感,需要很長時間聚焦視線并排除干擾。所以豎屏視頻會讓人分心,幾十年或不超過幾分鐘為宜。同時,豎屏拍攝往往更適合深空,簡單的人物關系呈現;如果人物,背景信息,會導致大量有效信息缺失。
一些消費者告訴中國家庭電網,目前年輕人電視機的開機率很低,主要原因是時間不正常,手機等小型移動設備可以隨時隨地瀏覽,這更適合于逐段收集信息,這與電視是否在屏幕上、是否會刷豆印或能否瀏覽淘寶無關。如果你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在家看電視的老人和孩子的比例一般都很高。" 因為這兩個群體都有一個更完整的連續時間,在某種程度上,電視是誘騙兒童的產物。
從電視到視頻
一位同事小吳向我們講述了他的經歷:"投影電視出現后,我一直對這個品類持懷疑態度。一是離投影機更近,投影機多出現在商業辦公場所。另外,雖然產品號稱四 K 分辨率,但在白天明亮的環境下,畫質還是偏弱。因此,很難想象它在家庭場景中的應用。直到出差時,酒店房間里有一臺投影電視,可以投在墻上,屋頂上,主機很小,適合移動攜帶。我突然發現這個品類很適合租房者,因為手機,平板電腦屏幕小,聲音小。如果你想認真追,你應該盯著屏幕,不方便其他活動。此外,長時間看小屏幕,眼睛也容易疲勞。而租房者面對搬家,大件或安裝屬性不便于攜帶的產品,投影電視正好契合了他們的個性化需求。事實上,投影電視已經擺脫了" 屏幕 "結構,留給用戶的是" 觀看體驗 ",因此電視行業的創新能否擺脫產品物理形態的束縛,而更注重能給用戶帶來的效益。
2019 年,海信電氣更名為 "海信視頻"。該公司的公告稱,該公司將逐步從單一的電視產品制造企業發展為集視頻技術研發應用于一體的綜合性解決方案提供商,整個場景云平臺作為一個整體運行,視頻代表著無處不在的屏幕。事實上,早在 2013 年,海信集團(Hisense Group) 董事長周厚健就肯定了,電視的概念可以被無處不在的智能顯示器所取代,并在很大程度上消失,這是整個行業面臨的最大危機。
近幾年,電視行業的價格戰非常激烈,電視制造商的利潤再次陷入 "像紙一樣薄" 的狀態。消費者不再像過去那樣對所謂的創新那么冷淡?,F在,整個電視行業面臨的問題是如何發展為 "新物種",或者如何演變為 "新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