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辦法教孩子養成良好用餐習慣
許多有孩子的家庭面臨著這樣一個問題:孩子吃得慢。倒不如說孩子是故意的,就是總覺得吃飯慢,本來都能吃兩口,一口還是沒咽下去。看到這種情況,一些性急的父母已經開始生氣地罵人了。
事實上,這是一個需要靜心思考的問題。兒童進食緩慢還有別的原因嗎?例如食物不合胃口,或過熱,或食材切塊過大,孩子自己吃起來就不方便。找到原因,對癥下藥才是上策。
不要在餐前給孩子吃零食。
為了增加食欲,父母可以根據孩子的口味烹飪,在飯菜中加入水果和蔬菜以增加多樣性,從而使菜式更加健康。如食物太硬,太干,或太大的塊兒使幼兒難以咬開或咽下,可試著將食物切碎或煮軟一些。晚餐時,給幼兒適當份量的食物,并在飯前至少1.5小時停止供應小食品、小吃或飲料,以免影響食欲。
營造舒適的用餐環境。
如果情況允許,可以在用餐時和孩子交談,有助于保持輕松愉快的氣氛;如果孩子在用餐時表現良好,父母可以稱贊他們,以示鼓勵,也可以幫助他們好好吃飯。如果小孩子說吃飽了,就不要勉強他們繼續吃下去。父母最好讓孩子學會“吃飽要停下來”,不能吃得太飽。
吃的時候一定不要變玩。
許多父母有讓孩子一邊玩一邊吃的習慣,覺得這樣孩子就吃多了。這個習慣太壞了!玩耍時吃東西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盡管吃得多,但消化得不夠好,而且還會增加肥胖的危險。
供應時機要適當。
給孩子吃東西時要特別注意,避免給剛睡醒的孩子安排吃飯,玩,或者太累。幼童飲食應有規律,且遵循「少食多餐」的模式,每餐間應間隔4-6小時,茶點間間隔1.5-2小時。這樣就不會影響孩子吃飯時的食欲。
家教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要培養孩子的飲食習慣,父母可以以身作則,用實際行動教育孩子,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孩子對食物的認知。
共同選購配料:讓孩子在逛街時了解食物的種類,教孩子認識不同的食物,把當前的生食與熟食結合起來。
共同烹調:讓孩子負責安全的操作步驟,有參與感,吃起來也會更香。
共同閱讀:與孩子一起閱讀食譜,讓孩子了解食物的多樣性和重要性。
共同進餐:父母與孩子共同進餐,讓孩子享受進餐的過程。
好的餐桌禮儀和健康的飲食習慣,對孩子來說都是很大的益處。因此,雖然有時候孩子吃得慢,但要分析原因,找出關鍵,對癥下藥,不要一味的責罵,否則可能會產生反效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