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不是人生的“唯一解”但是很多人的“最優解”
最近,上大學和不上大學有什么區別?以話題的形式,他們紛紛在微博上熱搜,網友們紛紛就大學教育的投資與回報展開熱議。其中,有人認為上了大學以后,整個人的境界會提高;也有人舉例說明,有些成功人士沒有上過大學,上過大學未必等于成功。對于這個話題,我在大學里徘徊了近十年,感觸頗深。
誠然,正如許多質疑大學教育意義的人所說,大學畢業并不意味著社會上的“畢業”,好成績也不意味著將來的成功。然而,對絕大多數人來說,大學是“踏腳石”、“緩沖區”和“了望臺”。大學可以為年輕人提供獨特的開放環境、時間和資源,開闊視野,讓他們有更多把握未來的機會。
從最現實、最功利的層面來看,文憑在很多情況下都是重要的“墊腳石”。在就業競爭日益激烈的時代,熱門行業和單位的招聘標準越來越嚴格。你是否曾在大學學習過,以及你所就讀的大學的水平,都會極大地影響你的工作前景。有人可能會指出,以比爾·蓋茨為代表的許多精英企業家還沒有大學畢業。但你要知道,有成千上萬的人沒有大學畢業,又有多少人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許多成功人士的經驗是無法復制的。要有一個明確的未來,只有這樣,大多數人才能逐步接受高等教育,順利地從大學畢業。
從自我完善的層面來看,大學校園是進入社會前的緩沖地帶。絕大多數人高中畢業,只有 18 歲左右,以前的生活都是在家庭和校園的小環境中度過的。他們往往對社會的復雜性缺乏了解,缺乏與他人溝通與合作的經驗。即使一些外在的技能可以加快,內在的心理素質也需要長時間的鍛煉。大學是從校園到社會的極好過渡。從積極的一面看,它既有中學的純凈和學習氛圍,又有社會的多元和交往環境。另一方面,也不像高中那么“緊張”。它讓我們為了一個目標日夜工作。它不像社會那樣不確定。我們有更多的機會去體驗和犯錯。在師生互動中,在課堂學習、實踐和訓練操作中,學生可以體驗到潛移默化的轉變。一支沒有經歷過軍事演習的軍隊,在戰場上攻打和拔出堡壘是非常困難的,生活就是這樣。
從理想主義的角度看,大學是一座面向廣闊世界的了望臺。有人說社會是最好的老師,這是真的。但在社會上,教育的代價往往是碰壁、碰頭、碰血。許多人說大學是“象牙塔”。無論這是否具有諷刺意味,提供一個相對純凈的環境是“象牙塔”最有價值的品質。在體驗社會經驗之前,大學可以讓我們在學習中錘煉心靈,找到自己的定位和目標,認識理想與現實的差距,以及實現理想的可能路徑。社會浩瀚,但同時也有許多看得見或看不見的障礙。它就像一個充滿漩渦的寶島。站在大學的了望臺上,我們花了幾年的時間來觀察和標記路線,這樣當我們啟航去尋找“寶藏”的時候,我們會更加舒服。
誠然,高等教育不是解決問題的萬能鑰匙,也不是通向成功的唯一途徑。不管你受過多高的教育,它只是奮斗過程中的一個中間節點。但至少,絕大多數人都有機會通過大學降低走向社會的風險,增加走向未來的選擇。大學不是生活的唯一出路,也是大多數人的最佳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