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大學生就業“蓄水池”
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研究院副院長莫榮預測,2020年受留學障礙和失業畢業生就業擠壓等因素影響,2021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將更加嚴峻。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做好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如何幫助高校畢業生順利畢業就業,是保障就業的重中之重。
中小微企業吸納高校畢業生難
為了解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及配套政策落實情況,莫榮于2020年6月至10月赴杭州、北京、成都、蘇州等地調研了解就業情況,不同類型大學畢業生的實施政策及存在的問題。
也就是說,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積極性仍然與經濟發展不相適應。
“中小微企業很難吸納高校畢業生”,莫榮告訴記者,中小微企業知名度不高,很少受邀參加校園招聘活動,絕大多數中小微企業被排除在校園招聘之外。招不到人才,企業的發展壯大受到限制,學生也失去了更好的就業機會。
莫榮同時指出,目前網上招聘平臺數量眾多,互不兼容,這使得畢業生不得不頻繁注冊各種平臺應用程序,手續繁瑣。”教育部門和就業部門之間的數據不能及時共享,或者信息數據不完整,導致服務效率打了折扣。”
“缺乏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就業指導不準確。”莫榮說,很多大學畢業生對自己的未來發展還是盲目的而職業方面,一些學生不切實際的職業需求并沒有得到有效的矯正。
雨花教育集團董事長李光裕對此表示贊同。在他看來,畢業生找工作難,用人單位找工作難。一方面,高校畢業生的就業預期越來越高,另一方面,制造業、服務業的普工招工難,技術技能型人才短缺。這種結構性矛盾需要解決。
加強人才需求預測體系建設
就業是美好生活的基礎。揚州大學校長焦新安表示,高校畢業生面臨的就業形勢復雜嚴峻,迫切需要各方通力合作,采取多種措施,幫助他們獲得高質量的就業。其中,建立高質量的大學生就業支持體系尤為重要。
“目前我國還缺乏人才需求預測體系”,莫榮建議,在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中,要加強人才需求預測體系的基礎性工作,適應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加強人才需求預測,推進布局,動態調整專業設置和課程體系,整合專業建設和就業工作。
同時,莫榮提出,要構建高校綜合就業服務平臺,建立健全畢業生就業信息電子檔案,包括個人學業信息、實習情況、興趣愛好、職業目標等,通過數據分析學生個性特征和工作需求,為畢業生提供準確的就業指導,推送畢業生感興趣的就業信息,提高就業質量和就業崗位供需匹配效率。
考慮到中小微企業是用工主體,莫榮呼吁校園招聘要向中小微企業更加開放,加強對中小微企業的人力資源服務,鼓勵和宣傳中小微企業的形式招聘通過人力資源聯盟等團體包裝,提高他們的社會認知度,幫助他們招收合適的學生,為畢業生找到滿意的工作提供更多的機會。
“同時,高校可以提前向社會發布學科結構、培養規模和培養情況,方便用人單位有針對性地了解和招聘人才。”莫榮說,高校要加強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對學生的職業興趣、職業性格、職業能力、職業價值觀進行評價,并根據評價結果指導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
針對疫情對大學生求職觀念和心理壓力的影響,莫榮建議,要加強德育和心理咨詢服務,引導和幫助大學生準確定位自我,認清就業環境,確立明確的價值目標,鼓勵畢業生積極參加求職活動。
焦新安建議:“要為畢業生創造一個公開、公平、擇優的就業環境,讓每一個畢業生都有有所作為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