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歸來回流呈年輕化、高知化趨
改革開放以來,在華留學的趨勢已經升溫。目前,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留學生來源地,隨著中國產業結構的升級和人才紅利的突出優勢,國際人才也在回歸。根據教育部的官方統計,2019年中國出國留學人數為703500人,比上年增長6.25%。
返回中國尋找工作的比例大幅上升。
報告"顯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中國國內疫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經濟迅速復蘇,在目前國外疫情不確定的情況下,許多留學生選擇回國發展,回國找工作的人數是前幾年同期的兩倍。
當被問及在疫情下回國的考慮時,56.8%的留學生選擇了"國內防疫更有效",其次是"家庭生活更方便",占45.3%。出于就業導向的原因,42.1%和36.8%的外國學生表示,"國內經濟正在好轉"和"國內有更多的就業機會"。
缺乏對國內人才政策的理解仍是當務之急
在規劃回國發展的過程中,外國學生也面臨著一些挑戰,其中"不了解當前國內回流人才政策"得到的反響最高,占61.7%,其次是"不了解當前國內就業市場",占57.5%。
事實上,對有關的國內招聘政策和就業政策缺乏了解,一直是回國找工作過程中的一個缺陷。行業分析人士指出,雖然近年來一些政府部門和企業會向海外引進人才,但一小部分海外宣傳活動不能為所有外國學生提供政策指導和答案,更重要的是,學生需要主動關注和理解相關政策,彌補不足,以便獲得更全面的求職信息。
復興和知識的趨勢是明顯的。
同時,"報告"顯示,返國人才素質優化,求職者年輕化、知識化。16歲至24歲的歸國人員比例比去年增長了4.5個百分點,達到27.9%;碩士學位成為國內求職的中堅力量,占70%以上。
金融繁榮仍在繼續。
他說:"從求職行業的角度來看,資訊科技/通訊/電子/互聯網行業吸引了百分之二十二點一的海外求職者寄簡歷,所占比例最高。"與平臺上的所有求職者相比,回返者對金融、信息技術/通訊/電子/互聯網、政府/非營利組織、體育教育/藝術和手工藝、文化/媒體/娛樂/體育、商業服務等更感興趣,其中9.5%的人向金融部門發送簡歷,4.8%的求職者在平臺上求職,"金融繁榮"繼續。
第一份工作花在找工作上的時間增加了
該報告關注的是那些已經在中國就業的外國人群體,以及尋找第一份工作所需時間的變化。報告發現,2020年的求職時間比前一年多。超過30%的求職者回國后找到第一份工作花了4個多月的時間。
回到中國就業后,對工資的滿意度高于2019年,但兩者之間仍存在差距。根據調查,57%的受訪者薪酬低于預期,同比下降6個百分點;38%的受訪者表示,他們與預期基本一致,高于去年同期的34%;6%的受訪者表示實際收入超出預期。
對出國留學的滿意度有所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數就業的外國人認為,海外留學經歷在求職過程中起到了增加分數的作用,使他們能夠離理想的工作更近一步,占58.1%。與此同時,認為出國留學的收獲基本達到或超過預期的受訪者比例為82%,比2019年增加了10個百分點。海外留學回報的滿意度總體上有所提高。
海外企業家面臨招聘的考驗
對海外企業家來說,報告顯示,近一半受疫情影響的企業家遇到的主要困難是"資金流動緊張"。此外,"訂單減少"現象也比較普遍,占38.1%,28.6%的企業家面臨核心人才招聘困難。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背景使求職者更加穩定和安全感,這也意味著一些具有挑戰、靈活性和自由的創業企業可能面臨招聘考驗。
66.6%的回歸者表示,他們對疫情后的國內經濟發展和就業更有信心。按年齡組計算,"80后"和"90后"的信心略低于平均水平,分別為61.5%和64.7%,而71.5%的"后95代"表示,他們更有信心,在所有年齡段中所占比例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