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老年人接受了超過50萬人次的送藥訪問
北京青年報記者從會上獲悉,"十三五"期間,本市持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施醫藥分開和醫療消費分開綜合改革,全面推進分級診療,現代醫院管理,醫療保障,強化綜合監管等建設,深化醫改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昨天上午,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召開媒體溝通會,去年6月實施醫耗聯動綜合改革后,2019年醫療費用較2018年同期僅增長6.8%。在改善醫療服務方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提供慢阻肺,高血壓等慢病處方服務4。
據市衛生衛生委員會介紹,2017年4月,全市實行了單獨的全面醫藥改革,取消了醫療機構的藥品獎金,實行零差銷售,設置了醫療服務收費,取消了注冊費和醫療費,實行了陽光藥品采購,規范和調整了435項醫療服務項目,實施了改善醫療服務等綜合改革措施。2019年6月,全市實施醫療消費聯動全面改革,取消醫療消費品獎金,規范調整醫療服務項目6621項,在京、津、冀三地開展醫療消費品聯合采購,安全實施全國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試點項目。
總體上,醫療消費全面改革順利有序,醫療費用不斷得到控制。2017年北京醫藥分批全面改革后,醫療費用年增長率控制在8%左右。2019年6月實施醫療消費聯動全面改革后,2019年醫療成本僅比2018年同期增長6.8%,經濟社會發展的協調性進一步提高。
同時,建立分級診斷和治療系統的效果也是明顯的。醫藥分科改革以來,門診分流到基層機構的情況良好。基層門診急診量的增長連續43個月高于二級和三級醫院,住院服務集中在三級醫院,縮短了三級醫院的住院天數,提高了效率。此外,醫療服務的改善亦受到居民的歡迎。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為慢性阻塞性肺病、高血壓和其他慢性病提供了460萬張處方服務,為老年人提供了50多萬戶上門服務。
在分級診療方面,醫療聯盟建設穩步推進,建立了覆蓋全市16個區的60個綜合性醫療聯營和37個小型醫療聯營,基本形成了以醫療聯營為主體的分級診療模式,同時建設和擴建了525個村衛生室,實現了全市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全面覆蓋。此外,為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建立了5158名家庭醫生,重點群體的簽約率保持在90%以上。
北方青年報"記者了解到,從2020年1月到10月,全市初診人數比2015年同期增加了約8個百分點。不包括來北京的患者,初級診斷和治療的比例達到51.2%,達到近幾年來的最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