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寧:把綠色發展變身為成長坐標
十三五"以來,青海省西寧市在新時期以習近平的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和落實了習近平的生態文明思想,始終牢記"綠水綠山是金山銀山",深刻認識"生態興水,發展如船",通過頂層設計、總體規劃和創新機制不斷推進高質量發展道路。在發展理念、城市風格、產業道路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和標志性成就。綠色發展的一些關鍵指標得到了顯著改善,并探索了在生態脆弱和不發達地區實現整體綠色發展的新途徑。
理念:深深植根于人民心中的綠色發展
西寧市市長張曉榮說:"我們要在八年內建設一個大城市‘生態綠色核心’,這就是西寧西堡生態森林公園項目。"該項目直接體現了"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深深植根于西寧人民的心中。
十三五"期間,西寧始終以綠色發展為增長的坐標,全面落實"綠色人文"的建設行動,推動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深入思考。
西寧市委綠色發展委員會主任徐進告訴記者,西寧市提出"抓綠色發展就是講政治",綠色發展的理念在大量重大工程和亮點項目的實施中得到充分體現。
一個接一個的綠色項目已經成為新紀元快樂西寧的綠色名片。西寧人向往綠色,隨著時代的發展,"綠水綠山是金山銀山"的指導理念越來越強烈。張曉榮說,近幾年來,西寧成功地建立了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綠化模范城市、民族森林城市、民族文明城市,實現了生態文明的主流價值,綠色發展的公眾滿意度不斷提高,更可喜的是,綠色發展的思想意識和行動意識在全社會基本形成。
生態:綠色背景下的持續改善
南北山的森林覆蓋率在一九八九年只有百分之七點二,現在是百分之七十九。"西寧市南北山綠化指揮部綠化科副主任陶靜說,南北兩山是西寧古城的象征,夏天從西寧的任何地方望出來。
十三五"以來,西寧市根據人民對新鮮空氣、凈水質量、清潔環境等生態產品的期望,全面實施了"高原綠化"、"西寧藍"、"江湖清潔"和"控制能力"等建設活動。
西寧市有兩個國家森林公園,一個自然保護區和一個濕地公園,城市森林覆蓋率達到36%,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增加到13平方米,同時西寧市的空氣優良率從2015年的77.5%上升到2019年的86%,連續五年居西北省會城市之首。"高原綠"和"西寧藍"成為西寧市建設高質量宜居城市的良好背景。
2015年以來,西寧實施了南川河、皇水河干流、北川河綜合生態管理工程,控制河道42公里,形成了137萬平方米的景觀水,初步建成了以黃水河為"帶狀"、湖泊、運河、水庫和濕地為"珍珠",珠光帶交織在區域水網系統和城市水環境生態系統之間的區域大型水網系統和城市水環境生態系統。西寧市飲用水水質優良率達到100%,濕地率由47.5%提高到62.53%。全國節水城市建設達到省級標準.
工業:綠色跳板上的創新突破
十三五"以來,青藏高原出現了一股"綠色制造"的浪潮,從空白到閃光,帶動西寧先進制造業集群走向綠色增長。
西寧市副市長楊曉民說,光伏產業已成為青海省最完善的產業體系、最先進的技術水平和最具影響力的特色產業,光伏電站建設與制造垂直一體化的新模式也處于全國前列。
近年來,西寧市積極探索產業生態和生態工業化道路,以供給側結構改革為主線,全面實施"綠色產業"建設行動,企業循環生產、產業循環組合和園區循環改造的效果明顯。
目前,西寧市國內生產總值占青海省的60%以上,高新技術產業比重接近20%,國家開發區、國家高新區等主要產業基地繼續發展壯大,現代物流園區、服務業集聚區和現代農業示范區的建設也取得了積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