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萬億立方米以上!第二次青藏科學考查亞洲水塔水量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了解到,據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隊初步估計,亞洲水塔主要江口冰川儲量、湖泊水量和徑流量之和超過9萬億立方米。
青藏高原及其周邊高山地區是地球的第三極,也是亞洲10多條河流的發源地,被稱為亞洲水塔。第三極地地區的冰川、雪、凍土、湖泊和河流是亞洲水塔的主要組成部分,包括100000平方公里的冰川、300000平方公里的永久凍土、130萬平方公里的永久凍土和5萬平方公里的湖泊。
為了確切了解亞洲水塔中有多少水,我們對亞洲水塔的冰川儲量、湖泊水量和主要河流入口處的徑流量作了初步估計。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第二次科學考察隊隊長、青藏高原研究所院士姚霍東說。
冰川儲量取決于冰川的面積和厚度。"目前,冰川面積很容易獲得,但大規模進行冰川厚度實地測量的技術和手段仍然不足。"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員吳光建說。根據現場觀測到的典型冰川厚度,并利用冰川厚度模型,小組初步估計,第三極地冰川的冰儲量約為8850立方公里,轉化為約8萬億立方米的水。
青藏高原是全國湖泊分布最集中的地區,湖泊面積超過1平方公里,湖泊數量約1200多個。根據50平方公里以上湖泊的實測結果,研究人員估計青藏高原湖泊的蓄水量約為8150億立方米。
研究小組還估算了青藏高原主要河流入口處的徑流量。根據2018年的觀測和遙感估計,黃河、長江、瀾滄江、怒江、雅魯藏布江、恒河、印度河、阿穆河、西IR河、塔里木河、伊犁河、黑河和疏勒河的徑流量約為6560億立方米。
因此,亞洲主要河流的冰川儲量、湖水和通過徑流的總和超過了9萬億立方米。"姚說,"對雪和凍土的估計仍在進行中。
姚霍東說,青藏高原第二批綜合科學考察隊充分利用現代高新技術進行科學研究,如將浮艇飛到7000多米處,對大氣水汽和污染物輸送過程進行觀測,直升機攜帶科研設備到極高冰層,無人機攜帶傳感器自動觀測冰川地形,無人船巡航湖深和湖底地形等,現場科學檢驗的效率和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此外,科研團隊還建立了"極地"監測預警系統,以確保亞洲水塔的水安全,包括"波利穆1號"浮船三維觀測系統、即墨2號滑坡災害監測預警系統、"波利穆三號"冰湖塌陷災害監測預警系統、"Polimu 4"地球系統多維網絡等。這不僅加深了對亞洲水塔變化和影響的認識,也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和區域防災減災提供了科技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