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想變得"聰明",迫切需要升級
最新的人工智能報告——《2020-2021年中國人工智能計算能力發展評價報告》近日發布。報告預測,到2024年,中國在全球人工智能市場的份額將達到15.6%,成為全球人工智能產業增長的重要推動力和中堅力量。
本報告由國際數據研究機構IDC和浪潮集團聯合發布。這也是2018年以來連續第三年發布人工智能計算能力系列報告。
據介紹,隨著人工智能算法的快速發展,2020年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將達到約62.7億美元,未來4年保持30.4%的年復合增長率,2024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72.2億美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影響了中國人工智能整體市場增長,雖未達到IDC,但仍將高于預測期內全球人工智能市場20.1%的平均增長率。
然而,報告再次指出了人工智能計算能力發展的共同需求和挑戰,這是未來人工智能應用突破的決定性因素。
具體而言,模型訓練所需的數據不足、計算基礎設施不足、人工智能應用解決方案成本高是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面臨的主要挑戰。在人工智能數據、算法和計算能力三要素中,計算能力已成為制約人工智能產業化進一步發展的關鍵。
計算能力有多重要?用中國工程院院士、浪潮集團首席科學家王恩東的話說,人類社會已經迅速進入智慧時代,計算能力是這個時代的核心動力和生產力。
王恩東說,一個國家的GDP與其計算能力呈現出明顯的正相關關系,全球GDP前五名與全球服務器出貨量前五名幾乎一致。如今市值排名前十的公司,如蘋果、亞馬遜、谷歌、臉書等,在服務器采購方面都躋身于全球前列。從某種意義上說,計算能力就是生產力。
最新報告還公布了2020年中國人工智能城市名單,依次為北京、深圳、杭州、上海、重慶、廣州、合肥、蘇州、西安和南京。與2019年相比,深圳排名第二,超過杭州,重慶則進入第一梯隊。
從人工智能產業的應用滲透來看,互聯網仍是第一,電信、制造業應用場景較為豐富,市場潛力有望大幅提升。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醫療行業加快人工智能應用,多方面取得顯著成效,人工智能應用滲透率大幅提高。
在人工智能專家看來,人工智能要進一步產業化,變得更加“智能化”,取決于計算能力的表現。未來,人工智能將越來越強大,成為一項基礎技術。相應地,它將要求越來越高的計算能力。
2020年4月,國家發改委首次明確了“新基礎設施”的范圍,包括以數據中心和智能計算中心為代表的計算基礎設施。
報告還指出,人工智能的計算能力反映了一個國家的尖端創新能力。對人工智能計算能力的投入,也說明國家在戰略層面對人工智能的高度重視,以及企業通過人工智能的發展機遇提升核心競爭力的迫切愿景。
人工智能要想“智能化”,計算能力的提升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