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臉識別非常猖獗。誰有權拿走你的面部數據?
通知中寫道,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向正常狀態轉變,為了加強對家庭隔離人員的管理,有效降低外來病例的傳播風險,社區計劃安裝智能社區門禁系統,要求居民通過手機應用或向居委會上傳手機號碼、身份證、面部照片等信息,以處理新的訪問權。
王毅是一群近500名業主,包括業主和社區租戶。該小組是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國爆發后由居委會成立的,其主要職能是傳達有關疫情的信息。
看到通知后,曾在一家互聯網公司做過數據分析的王毅感到有點不安。他發現,雖然通知中規定,在安裝智能社區訪問警衛后,可以使用面部識別(即"面部掃描")或手機應用程序打開門,但在處理許可時必須輸入面部照片。
他還指出,負責安裝人臉識別訪問控制系統的第三方公司已經暴露了負面信息,自然開始擔心個人信息,尤其是人臉照片在收集后如何存儲和使用,以及是否會出現信息安全問題。
王毅等家庭向業主提出了這些問題,居委會回應稱,新的智能門禁設備已提交公安機關備案,并將與公共安全相連,以消除居民的擔憂。但該委員會未能拿出相關文件來證明這一點。
除了個人信息安全問題外,業主還質疑在社區安裝人臉識別設備的必要性和實際可操作性。一些居民問,社區已經有了一套信用卡訪問控制系統,你為什么還要進行人臉識別?此外,這個系統針對居住在社區的居民,只收集社區居民的信息,所以送貨員、接線員不需要面部掃描?
與王毅的經歷類似,劉歡于12月中旬在北京二環路嘉城樹工業園區工作,由于新冠肺炎的防疫控制,他被告知安裝一個新的人臉識別出入控制系統。
在一次由設備安裝人員主持的簡報會上,劉歡和其他人被告知,新系統需要收集公園內工作人員的手機、身份證和面部信息,當該系統投入使用時,他們可以也只能通過面部掃描進入辦公區域。
當劉歡和其他與會者詢問如何將收集到的個人信息保密,以及公司是否具備相關資格時,"設備方的人員要么回答問題,要么幾個人相互確認,說他們應該獲得相應的資格并發送。但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看到資格證明文件。劉歡告訴界面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