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5G,西藏那曲實現千里超聲波會診
經過近兩個月的調試,解放軍總醫院第三醫療中心的遠程超聲中心幾天前正式投入使用,在3000公里外的西藏那曲實現了遠程超聲會診。近半個月來,為20多名患者提供了服務,最大的優勢是發達地區的高質量醫療資源可以送到偏遠地區,特別是急診病人,可以通過遠程超聲檢查立即作出診斷或排除診斷。
遠程超聲會診是以機器人和5G技術為基礎的,雖然是遠程會診,但超聲成像質量是一樣的,但手術方法略有不同,專業超聲醫生可以通過訓練掌握,實現從頭到腳的超聲檢查,包括淺表皮膚、軟組織、肌肉骨關節損傷,以及深腹部、肝膽胰、脾腎、胸部等檢查,甚至小器官也很清楚。
這位33歲的病人正在接受遠程超聲檢查,他說他偶爾會感到腹痛。在了解了情況后,北京末梢醫生用操作棒在接觸板上移動,機械手移動并掃描了病人身體彎曲端的相應部位。通過實時超聲圖像,北京的醫生判斷慢性膽囊炎患者患有慢性膽囊炎。檢查后,報告已實時發送給病人。
事實上,早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遠程超聲檢查就幫助隔離病房的病人確認肺部病變的程度,不僅節省了醫生的資源,而且解決了傳染病防治的實際問題。
呂發勤說,雖然遠程醫療的概念已經提出了一百多年,但遠程機器人的超聲波檢測才在過去兩年才實現,在國際救援方案中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
許多國家和地區相對落后,缺乏醫療資源。"解放軍總醫院第三醫療中心超聲醫生張學梅。
自2001年中國國際救援隊成立以來,張學梅已加入救援隊,前往巴基斯坦、印尼、海地、尼泊爾、菲律賓等地參加國際救援。
張學梅說:"每次我去一個地方,做B超檢查的病人排成長隊。"有些人一生中從來沒有做過B超檢查。"作為國際救援隊的一員,她希望除了超聲波之外,機器人+5G技術還可以在未來的核磁、CT和其他領域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