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人民幣對美元的最大升值幅度達到9.15%。
今年5月底以來,人民幣匯率出現一波升值。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數據顯示,12月17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5362元,較5月低點7.1316(5月29日)上漲逾8.4%。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也從5月份的低點繼續走高。wind數據顯示,12月9日,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一度觸及年內最高點6.5198。如果說今年的最低點是7.1765(5月27日),那么今年以來人民幣最高升值率達到了9.15%。
中國銀行業協會研究部副主任王麗娟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主要有三個因素。一是國內經濟持續復蘇為人民幣走強提供了支撐。二是中美貨幣政策的分化。目前中美利率差距處于相對較高水平,增強了人民幣資產的吸引力。最后,隨著疫苗的不斷突破,美元對沖功能在下降,美元指數也在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為進一步完善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引導金融機構通過市場化調整外匯資產負債結構,央行、外匯局決定將金融機構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監管參數由1.25降為1。央行表示,金融機構應樹立“風險中性”理念,更好地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東莞證券研報認為,當前我國經濟復蘇勢頭良好,6月至12月(截至12月11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升值,且波動幅度加大。在經濟衰退得到修復后,貨幣政策將恢復正常化。考慮到當前疫情和外部不確定性,政策可能不會收緊,但風險防控工作將先行。在未來人民幣波動性繼續加大的預期下,管理層降低了金融機構跨境融資風險余額上限,但企業上限不變,不僅保持了低成本外資利用的擴張,增加了實體經濟的流動性,同時也防范了金融體系的外債風險,體現了審慎監管的思路,符合市場預期。
對于后期人民幣走勢,注冊國際投資分析師蔡海標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取決于其他主要經濟體的防疫形勢和經濟復蘇速度。從時間窗口和央行政策關注度來看,后期匯率可能從單邊走向震蕩格局。
王麗娟認為,預計后期人民幣匯率仍將保持小幅穩定上漲。近期可以看出,今年前11個月民間投資增速首次轉正,后續經濟強勁復蘇的態勢將更加明顯,這將為人民幣提供支撐。
“在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彈性增強的背景下,企業應積極防范匯率風險,樹立風險中性理念。”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在此前舉行的“2020年前三季度外匯收支數據”新聞發布會上,企業應加強面對匯率波動的風險防范意識。首先,要改變人民幣要么漲要么跌的單邊線性思維,樹立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的意識。二是合理審慎處理,做好風險評估,適當對沖匯率風險敞口。第三,努力控制貨幣錯配,合理安排資產負債的貨幣結構。四是不要把匯率對沖工具當作投機套利工具,承擔不必要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