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做好結構調整的緩沖
最新數字顯示,銀行界的不良貸款余額迅速增加。"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末,我國銀行業不良貸款余額已達3.7萬億元,不良貸款率為2.06%。銀行金融機構明顯需要剝離不良資產。與此同時,非銀行金融機構的風險繼續暴露,大量不良資產需要處置。此外,由于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金融風險具有一定的滯后性,一些中小金融機構的風險也有進一步惡化的趨勢。
從物質領域、疫情影響、供給側體制改革等因素來看,體育企業的經營在短期內仍面臨巨大壓力。例如,企業應收賬款不良資產的規模有所增加.截至今年10月底,該規模以上的工業企業應收賬款為16.77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5.9%。以不超過百分之五的壞賬率計算,壞賬規模估計在八千億元左右。例如,由于一些大型企業債券違約的影響,債券市場在今年第三季度增加了違約者的數量和月度規模。此外,對剝離主要和輔助產業以及合并和收購有問題資產的需求也在增加。
面對金融和實物行業不良資產大幅增加的事實,業內人士認為,這意味著不良資產業務將大幅增長。
對此,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如何適應新形勢,把握新趨勢,實現新發展?中國華融副總裁徐永利認為,首先要立足主業定位,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在維護經濟金融安全和經濟健康發展中加快轉型發展。"新形勢下,面對非銀資產周期性見頂,非銀行金融機構和非金融企業處置不良資產的需求,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要進一步明確主業定位,通過積極參與銀行業不良資產處置,中小銀行風險化解,托管救助高風險金融機構等重大金融風險處置任務,發揮好逆周期調節作用。
第二,要增強主營業務能力,疏通實體經濟周期的"障礙",加快服務供給側結構改革和產業結構調整的轉型和發展,面對供給側結構改革的不斷深入和實體經濟產業布局的進一步調整和優化,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應充當經濟轉型和結構調整的"緩沖"。
行業專家認為,目前我國不良資產行業仍處于戰略發展的重要時期。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應根據監管要求及早安排,采用"行業+金融"經營模式,采用"投資+投資銀行"的方式,以問題企業和問題資產為重點,大力擴大實質性問題企業的重組。同時,在后流行病時期,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要善于利用科技加快不良資產的處置,積極構建"網上+離線"不良資產整合處置運營體系,為不良資產處置業務提供更準確的科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