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納米機器人可能是未來對你進行手術的人
目前,在許多領域,智能機器人已經能夠幫助人類完成高風險、高難度的工作。今天的機器人不再只是“鋼鐵兵”。DNA(脫氧核糖核酸)是生命的基本物質,賦予納米機器人“血肉之軀”。
這種“麻雀個頭小,五臟俱全”的DNA機器人,可以在納米尺度上執行任務,因此可以在人體細胞中發揮作用,這也讓很多研究人員看到了它在醫學領域的廣闊前景。11月1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化學與化學工程學院教授范春海作了以DNA為核心的納米機器人專題報告,表達了他對DNA機器人治療疾病的樂觀看法。他相信總有一天,基于DNA的機器、基于DNA的自組裝機器和基于DNA的納米機器人可以用來治療人類疾病。
DNA納米機器人的核心技術是DNA折紙技術。在此基礎上,它集成了一些可控的機制,使DNA不僅可以折疊成各種結構,而且具有動態的機械功能,因此可以稱之為“機器人”,天津大學化學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齊浩認為,雖然DNA納米機器人與傳統的電子機器人,沒有一個生物分子可以被構造出這些動態功能。DNA折紙技術有助于實現分子的自組裝,賦予其一些動態控制功能,使其更加智能化。
不同形式的DNA結構也被稱為框架核酸。利用DNA折紙技術,將DNA片段作為“紙”。經過設計和疊加,可以構造出所需的模板,實現自組裝核酸結構的人工設計。折疊框核酸具有可編程的尺寸、形狀和機械性能。有了這些DNA框架,科學家可以在納米尺度上精確地組織小分子,使它們成為構建納米藥物的有效平臺。”齊浩介紹,機器人的“骨架”可以通過DNA折紙技術構建。
與傳統DNA相比,DNA框架具有更穩定的結構,不易被體內核酸外切酶降解,能更準確、更有效地進入細胞,向人體輸送靶向藥物。
框架核酸可以給機器人一些動態功能,這些功能是可控的DNA機器人可以實現DNA行走、識別、結構開閉等多種功能,這些功能都是通過DNA序列設計技術實現的。序列設計基于對DNA鏈和控制配對的鏈的識別。”以齊浩為例,他以DNA機器人行走為例。根據核苷酸互補堿基對的原理,a、t、C、G四個堿基可以成對連接形成雙鏈。利用這一原理,我們可以設計具有特殊序列的DNA“堆”。這些DNA“堆”就像DNA機器人用來踐踏前進道路的磚頭。當機器人的一只腳在右邊的“樁”上時,腿會快速地進行配對。另一只腳將隨機選擇一個正確的“樁”并踩下一步,踩在前一根柱子上的腳將變為自由。
“事實上,很多高分子材料都能產生動態功能,比如溫度和硬度的變化,材料也能‘動’起來,實現智能化。但是,DNA被用作機器人的原因引起了如此多的關注,因為DNA折紙可以在如此小的范圍內折疊出更復雜的結構,這使得DNA機器人更加可控和靈敏。”齊浩介紹說,目前,DNA序列設計技術發展迅速,能夠準確設計相互識別和相互作用的DNA鏈和序列的軟件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