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大的調解,俄羅斯能給納卡帶來持久的和平嗎?
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歐安組織)明斯克小組共同主席俄羅斯、美國和法國的外交部長/副外交部長最近發表了一項聯合聲明,呼吁外國雇傭軍立即撤出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納戈爾內卡拉巴赫)地區。三國敦促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利用目前的停火,在歐安組織明斯克小組共同主席的主持下,談判達成一項持久和可持續的和平協定,并呼吁國際社會,包括聯合國有關機構、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等,采取具體措施,以協調一致的方式改善納卡地區及其周圍的人道主義狀況。納卡地區的和平曙光正在開始出現。
自9月27日以來,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外高加索國家-在納卡地區進行了為期45天的武裝沖突,沖突規模很大,強度很大。11月9日,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亞美尼亞總理帕什尼揚和阿塞拜疆總統阿利耶夫發表聯合聲明,宣布納卡地區全面停火將于11月10日生效,亞洲和阿富汗將保持被占領的陣地并交換戰俘,俄羅斯維和人員將駐扎在沖突區。與雙方10月10日、17日和26日的"三站三沖突"不同,停火協議使納卡沖突突然結束。
這里的觀察員指出,納卡沖突"已經分裂","從沖突各方的角度來看,阿塞拜疆將從亞美尼亞"收回"1994年失去的大部分納卡土地。除了沖突各方之外,土耳其雖然在某種程度上成為贏家,因為它明確支持阿塞拜疆,但它感到"遺憾",因為它未能進入納卡;歐安組織明斯克小組的兩個成員法國和美國對解決沖突幾乎沒有作出貢獻。相反,俄羅斯不僅"果斷地"促成停火,而且作為阿塞拜疆、亞美尼亞和未經承認的"納斯卡共和國"允許在納卡"維護和平"的唯一國家,掌握了窺探外高加索地緣政治的手段。
作為歐亞乃至全球強國,俄羅斯不會總是保持"沉默",并允許外高加索發生新的人道主義災難。11月8日,阿塞拜疆武裝部隊占領了納卡地區的一個重要城鎮--舒薩,使距其僅15公里遠的納卡首都斯捷潘納克特處于危險之中,俄羅斯公眾輿論一片嘩然。11月9日,一架俄羅斯米-24型直升機在亞洲和阿富汗邊境的亞洲一側被阿富汗軍方意外襲擊和墜毀,造成兩名機組人員死亡,一人受傷,這直接導致三國同日發表聯合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