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媒體:走出僵局,美中兩國迫切需要考慮這三點
當選總統拜登及其新政府的首要任務之一是決定如何處理與中國的沖突。兩國最初的貿易戰(zhàn)演變?yōu)橐粓隹萍紤?zhàn)爭,現在陷入僵局。兩國之間迫切需要采取新的方針。兩國之間應該有三大要素。
首先是對話。在過去四年里,特朗普政府經常在推特上發(fā)布與政策相關的威脅,這無助于解決全球兩個最大經濟體之間的問題。與此同時,可以公平地說,他的前任青睞的定期峰會并不完全成功。更好的做法是建立一個常設秘書處,全面負責中美關系的各個方面,從貿易和科技到網絡安全和人員(包括教育交流、簽證和人權)。
秘書處應設在中立管轄區(qū),由兩國高級專業(yè)人員組成,負責數據共享、聯合研究和聯合政策白皮書,以支持兩國領導人定期會晤。在秘書處框架內,兩國將聯合執(zhí)行和監(jiān)測現有協議,并作出透明的爭端決定。
第二個問題是貿易。國與國之間的貿易不平衡并非憑空發(fā)生的。它們是宏觀經濟儲蓄問題的產物。由于長期缺乏國內儲蓄,美國在2019年與102個國家出現了商品貿易逆差。另一方面,中國擁有長期儲蓄盈余,2018年與159個國家的商品貿易順差。但是,從這個角度來看,目前中美貿易爭端的處理方法是有缺陷的,支持中美貿易爭端的關稅也是有問題的。多邊問題不可能有雙邊解決辦法。這只會導致貿易伙伴之間的貿易轉移--對雙方的消費者和生產者來說都是更高的成本。
應該放棄目前征收關稅的做法,轉而推行以儲蓄為導向的計劃。美國應該增加儲蓄,而中國應該減少儲蓄。這對華盛頓來說將更加困難,因為華盛頓的儲蓄目前正面臨著與艾滋病相關的預算赤字的嚴重壓力。
中國需要繼續(xù)減少過剩儲蓄--這是不可或缺的舉措,為社會保障體系提供更多資金,出于對未來的恐懼,抑制家庭儲蓄,并促進可自由支配的消費。儲蓄的再平衡對于減少中美及其貿易伙伴之間的貿易失衡至關重要。
最后,特朗普政府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這場結構性辯論。盡管美國對中國知識產權制度和美國企業(yè)在2018年強行轉讓技術的指控沒有得到充分記錄。不幸的是,這些棘手的問題無法按照目前的做法得到解決。
有一個更好的辦法:首先,應該認識到,所謂的結構性議程掩蓋了中美兩國改善彼此市場準入的更大共同愿望,從而促進了長期增長。"雙邊投資條約(雙邊投資條約)是一種反復嘗試的辦法,兩國長期以來一直利用這些條約作為實現這一目標的手段。美國已經簽署了42個這樣的條約,而中國已經簽署了100多個這樣的條約。中美之間的談判持續(xù)了10年,當他們看到終點線時,被特朗普政府擱置了下來。當務之急是回到談判桌上來。
美國和中國任何一方都不容易讓步。起初,可以采取幾個小步驟來重建信任。這些步驟遠比沿著目前的破壞性路線前進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