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贏得了歷史上最大的一場消除貧困的戰斗!
“經過8年的持續奮斗,我們如期完成了新時期的扶貧任務。按照現行標準,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絕對貧困和區域全面貧困消除,近1億貧困人口脫貧,12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上莊嚴宣布:“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重大勝利。”。新時期扶貧目標任務的完成,意味著中國將全面打贏扶貧攻堅戰,中華民族將在幾千年歷史上首次消除絕對貧困,這對中國和世界都是一個里程碑。
脫貧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夢想和期盼,是中國共產黨對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有7.5億人脫貧,對世界減貧貢獻率超過70%。如今,中國如期打贏了扶貧攻堅戰,提前10年實現了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減貧目標。世界銀行前行長金庸曾評論說,中國的扶貧事業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事件之一”美國參議員桑德斯說:“中國在消除赤貧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超過了文明史上任何一個國家。”,“《華爾街日報》在最近的一篇報道中說,中國所有的貧困縣都已脫貧
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副院長嚴義龍說,中國如期完成扶貧目標,意味著中國人民的福祉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建設的里程碑,為許多仍在扶貧攻堅的發展中國家樹立了信心,提供了借鑒。
長期以來,貧困一直是全球發展和全球治理中的一個重大問題。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用不到世界9%的耕地養活世界近20%的人口并不容易。中國更難率先實現聯合國的減貧目標。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中國開始幫助窮人。扶貧政策不斷完善,扶貧措施更加多樣化。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采取了許多獨到的獨特措施,組織實施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力度最大的反貧困運動。產業扶貧、搬遷扶貧、生態扶貧、教育扶貧等有針對性的扶貧方式,為打贏扶貧攻堅戰提供了重要支撐。連續7年,中國每年減少貧困人口1000多萬人。“十三五”期間,共轉移貧困人口960多萬人,相當于一個中等人口國家的搬遷。它在人類遷徙和世界減貧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
在俄羅斯報紙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中,俄羅斯報紙說,中國在扶貧方面取得的成就得益于中國政府的長期改革開放政策。在過去的幾十年里,中國政府一直在計劃、組織和大規模地幫助貧困人口脫貧。嚴義龍認為,中國的扶貧工作注重長遠規劃和問題導向工作,充分體現了中國從頭到尾、一個接一個的制度優勢,也體現了中國共產黨與時俱進、求真務實的精神品格。
2020 年,如期實現脫貧目標的任務已經有很多硬骨頭要啃,‘柯維德 -19’的突發疫情增加了其難度。在這種情況下,中央專門召開打贏脫貧攻堅戰座談會;習近平總書記到地方考察時,始終牽掛著脫貧攻堅;中央一號文件再次對脫貧攻堅作出部署;和國務院扶貧辦開展了 52 個貧困縣和 1113 個貧困村不摘帽掛牌督辦攻堅戰。東西部扶貧協作,消費扶貧行動,建立防止返貧監測支持機制等一系列舉措,凝聚全社會合力助力脫貧;百萬扶貧干部筑牢脫貧攻堅堤防,上百個縣市長直播 "運貨",減少疫情對農村地區人口造成的損失,拓寬致富門路。"。
嚴義龍說,中國的扶貧工作注重提高貧困人口的內部發展能力,注重貧困管理社區建設,重視基層扶貧組織體系的深化,注重扶貧模式的創新,這是我國扶貧工作長期積累的經驗,為中國如期完成扶貧目標提供了重要保障。
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嚴一龍說:中國的改革發展就是要讓人民共享發展成果,實現包容性發展。當前,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描繪了中國未來發展的藍圖,首次提出了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加明顯實質性進展的長遠目標。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把脫貧攻堅作為重中之重,實現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舉措。站在關鍵歷史節點,中國將推動 "兩個一百年" 奮斗目標有機銜接,鞏固和擴大脫貧攻堅成果,不斷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努力創造新的更大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