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出發返回地球,出發前在月球表面展示國旗
12月3日23時10分,月球土壤樣品自動采集和密封后,嫦娥5號冒口3000 N發動機工作約6分鐘,攜帶樣品的冒口成功送入預定的月球軌道,這是我國第一次實現外星物體的起飛。在起飛前,嫦娥5號還在月球表面展示國旗,這是第一個五星紅旗的月臺上動態顯示。
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嫦娥五號冒口與地面起飛不同,月球表面沒有成熟的發射塔系統,著陸器相當于冒口的"臨時塔"。飛機起飛過程中存在著初始起降基準和起飛平臺姿態不確定、發動機羽流導向空間有限、地面和月球環境不同等問題。此外,由于月球上沒有導航星座,自動扶梯在地面測量和控制下起飛后,需要借助自行攜帶的專用傳感器實現自動定位和姿態確定。
在點火和起飛前,嫦娥-5著陸器與起重機結合,實現了升船機旗的擴張和升船機與著陸器的解鎖分離。升力器在點火和起飛后,經過垂直上升、姿態調整和軌道發射三個階段,進入預定的月球飛行軌道,然后與繞月等待的軌道返回組件會合,并將月球樣品轉移到返回裝置,等待適當的月球入射窗口準備返回地球。
在收到并處理了科學研究小組的數據后,國家航天局昨天發布了嫦娥五號在月球表面懸掛國旗的照片。這是嫦娥三號和四號任務后第一次在月球表面展示五星紅旗,也是第一次在月球表面動態顯示五星紅旗。在這兩張照片中,一張是嫦娥-5著陸器和冒口攜帶的"全景相機"拍攝的五星紅旗,另一張是"全景相機"的環形成像,其中完成桌面采樣的機械手和采樣器可以清晰地在圖像上方看到。
揭秘
五星紅旗選材一年
這面首次在月球上動態展示的五星紅旗,是由中國制造的特殊材料制成,重量只有12克。在照片中,嫦娥手中的國旗在陽光下呈現出"中國紅色"的亮色。在月球的特殊環境中,為了確保國旗在動態展示過程中的完整性和光彩,研究人員花了一年多的時間才為之挑選材料。
國旗展示系統的研制是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三江航天科室承擔的。與嫦娥三號、嫦娥四號和玉兔月球車上的國旗不同,嫦娥五號旗是真正的國旗。此外,由于宇宙中的電磁輻射很強,月球表面的溫差為零下150攝氏度,這種惡劣的環境使得普通的旗幟不可能在月球上使用。
為此,科研團隊設計了形形色色的展示形式,如記憶合金展示方案、伺服升旗方案、組織展示方案等,將國旗以卷軸的形式展開,國旗以折扇的形式展開。"然而,經過高溫和低溫試驗后,發現只有以卷軸形式出現的國旗相對扁平,不會出現褶皺、粘連等現象。為了保證國旗具有足夠的實力,保持國旗的平穩性,開發團隊進行了大量的理論研究和仿真實驗。他們發現,雖然一些纖維材料的強度很高,但染色性能較差;染色性能好的纖維材料不能滿足要求,因此單一纖維和紡織工藝不能滿足月球環境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