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學育人能力培養高素質專業教師隊伍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要提高教師的教書育人能力,增強學生的文明素質、社會責任意識和實踐能力。高校要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做一名對黨和人民滿意、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知識、有仁愛的好教師思想進行重要論述。
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傳道人自己首先要知道路和渠道。高校教師要堅持育人為先,努力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和黨的執政的堅定擁護者,更好地擔負起引導和引導學生健康成長的責任。”高校要完善教師政治理論學習體系,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頭腦,引導教師樹立理性認同科學理論、正確認識歷史發展規律的理想信念,準確把握基本國情。要加強對黨員教師的教育、管理和服務,推進教師黨支部建設,把各類優秀教師聚集在黨的周圍。積極組織歸國教師和留學青年教師到中央國家機關、地方基層單位和國有企業開展博士后聯合培養、臨時管理崗位、聘任研究員等形式的實踐培訓,增強他們對國情、民情、社情的認識,真正把信仰和信仰植根于靈魂之中。
注重師德師風建設。教師的道德情操和行為規范直接影響著學生人格的培養,關系到教育的實效性。注重師德師風建設,把嚴明規定與完善日常教育督導結合起來,促進廣大教師以身作則、以身作則,使良好的師德師風能夠滲透民心,長久流傳。高校要加強制度體系建設,加強價值導向,把提高教師職業道德放在重要位置,嚴格把師德師風關在教師聘用和評價工作中。要創新師德教育,突出全員全面、全方位的師德修養,引導教師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善于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豐富的道德營養,堅持教書育人、言論統一以及個性化教學,提出問題與關注社會的統一,學術自由與學術規范的統一,以德治教,以德治教,以德育德。培養教師的奉獻精神,鼓勵教師把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興趣愛好作為終身主題,用自己的模范行為影響和帶動學生。
提高教師的學習能力。扎實的知識、良好的教學能力、勤奮的教學態度和科學的教學方法是教師的基本素質,其中知識是基礎。高校要著眼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立足新時代人才的基本需求,如國際視野、親情、創新思維等,注重提高教師的學習能力,引導教師既當“主人”和“老師”。要把終身學習理念貫穿教師隊伍建設始終,為教師提高教學技能、拓展職業發展渠道創造平臺。加強中青年學術骨干和學科帶頭人培養,統籌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研創新、國際交流與合作等方面的政策和資源,以人才培養工程引導教師發展,以人才培養工程支持教師發展課題與智庫研究,以健全的教育培訓體系促進教師發展,以多元化活動服務教師發展。
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除了理論說服,還要靠情感滋潤。高校應積極構建師生溝通的橋梁,為師生之間的相互尊重、理解和關懷奠定堅實的基礎,使教師能夠充分理解學生的需要,以理解和對待學生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引導態度,幫助學生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努力成為學生心中的好朋友和好崗位。要建立健全教師榮譽制度,評選師德楷模,加強激勵和表彰,從物質和精神兩方面肯定教師的辛勤勞動和貢獻。要創新宣傳教育形式,講好師德故事,弘揚模范精神,營造尊師重教的校園文化,在潛移默化中給學生生命啟迪和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