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后"03:30"服務能升級嗎?
近日,深圳市教育局發布了"深圳市義務教育學校課余服務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各界意見。一聽到這條消息,深圳人的朋友圈就被炸掉了,一位曾在科技園IT工作的家長說:"每996次‘擊球手’,‘冬天的溫暖的太陽’就是他手中的幸福。
據了解,自2015年以來,深圳已經在320所學校開展了課外延遲試點工作。經過幾年的試點工作,深圳通過第三方研究總結了存在的問題,形成了目前的新方案。
學校提供課后延遲服務已不再是一個新課題。根據"中國青年報"從教育部官方網站上獲得的數據,到2020年10月,已有30個省出臺了中小學校外服務政策,36個大中城市(4個直轄市、27個省會、5個單列城市)66.2%的小學和56.4%的初中開展了校外服務,43.2%的小學生和33.7%的初中學生自愿參加了課余服務。
深圳版"草稿發布后,網上討論突破了深圳的范圍,全國各地的網友,從家長到老師,都參與了討論。記者在觀看網上討論后發現,"課后03:30"的話題似乎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在上一輪政策實施過程中已經充分討論的一些問題,如"解決家長不能接孩子的問題"、"是否自愿參與"等,不再是本次討論的重點。網民們更關心的是政策的"可持續性"、"可以提供哪些課程"和"兒童如何成長"等問題,并期待著"課后03:30"能有一個更好的解決方案。
新一輪政策的改進是什么?這些改進真的能解決"下課"03:30"的問題嗎?中國青年新聞中國青年網記者進行了更深入的采訪。
課后03:30"的問題困擾著許多中小學家長,這一問題有著悠久的歷史。
如果你碰巧在下午3點或4點穿過中國大中城市一些小學的校門,受托人的工作人員就會帶著各種各樣的指導卡去接孩子,家長們通常稱之為"地面接聽"。"當然,也有一些家長會送孩子去參加培訓課程。
長期以來,由于兒童上學時間與家長課余時間的時間差,中小學生,尤其是小學生放學后去的地方,是家長們非常頭疼的問題。然而,送孩子去托兒所或課外班,不僅有一定的安全隱患,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熱工"的火上澆油。
因此,政府和學校提出了由政府和學校牽頭的解決方案。例如,2014年,北京推出了一項針對中小學生的課外活動計劃,政府利用該計劃為中小學學生購買課外體育、文學和藝術以及科普協會的社會服務,每周不少于3天,每天不少于1小時。
2017年,教育部發布了"做好中小學生課外服務工作指導意見",具體安排了中小學學生課外服務,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加強統籌規劃,引導轄區中小學做好課外服務工作,幫助解決實際困難。
在接受采訪時,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發現,在一些地方,曾參加學校"03:30課后"的家長,然后慢慢退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