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數字化轉型將如何改變上海
以這次疫情反應為例,上海有效地依靠"一個網絡辦公室"和"一網管理"共享防控數據和信息,通過各部門組合,迅速準確地向各部門通報疫情情況,同時通過大數據對重點防疫人群的調查,迅速形成了最小防疫單元與社區的協同管理體系。在經濟領域,數字化催生了大量顛覆性的新模式、新的商業類型、在線教育、新鮮的電子商務零售、"非接觸式"分銷等網絡新經濟,使上海經濟迅速復蘇。
上海"提出,城市的數字化改造是世界的大勢所趨,也是城市治理的需要。"上海智能城市發展研究所常務理事盛雪峰說,數字化正在席卷世界,世界各地的城市都面臨著數字化浪潮的沖擊。英國頒布"數字憲章",日本推行"超級智能社會",新加坡提出"智能鄉村計劃",數字化已成為打開經濟和社會運行障礙點的最有效手段,特別是大城市復雜的巨系統,需要越來越多的數字手段進行高效管理。
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數字移動治理實驗室主任鄭磊認為,與以前許多地方提出的政府和產業數字化相比,上海是全國第一個全面推進城市數字化改造的城市。這也與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把數字發展作為十四五規劃的一項重要措施相呼應。"以前的文件中大多數關于數字化的論述都分散在各個部門,例如需要在關于經濟轉型或社會治理的章節中加強數字賦權,更多地是關于將數字化作為協助實現某一具體目標的一種工具,而這一次將數字轉變的內容作為一項目標本身加以整合。
按照全體會議的建議,它涉及城市生產、生活和生態的各個方面,包括經濟數字化、生活數字化、治理數字化等等。在這方面,同濟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公共行政系教授周先紅解釋說,上海城市的數字轉型是良好的治理,即建設數字政府,改善政府的靈活治理和優質服務;第二,造福人民,方便人們生活在醫療、教育、交通等各個方面,建設一個宜居的城市。第三,產業的發展,借助新一代的信息和通信技術,實現生產智能化、操作數據智能化、管理智能化、營銷精準化、提高組織績效和基本競爭力。
經濟、生活和治理的數字化是相互協調的。只有通過數字經濟培育和發展人工智能、大數據、互聯網等產業,才能為政府治理提供手段;反過來,數字經濟也需要政府創新數字治理,創造良好的環境;數字生活也能使數字經濟更加持久繁榮。
專家們說,過去,許多地方的智能城市建設更注重某一領域和某一段的數字化賦權,數字應用呈現出"煙囪"和獨立戰斗的狀態。城市數字化改造的目的是充分釋放數字化所蘊含的巨大能量,使整個城市變得更加智能,進一步提高城市巨型系統的輸出、配置和運行效率。
這一次,上海提出的城市數字化改造也強調,這是一次"革命性的改造",不是簡單的技術手段的重復,而是大數據深層次應用的推動,迫使城市管理手段、模式和觀念發生深刻變化,引領著生產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的全面創新。
在不久前舉行的2020年全球智能城市大會上,上海從世界350個城市中脫穎而出,贏得了世界智能城市獎。在這一榮譽的背后,是上海這座睿智城市的建設積累了十年。全球智能城市會議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毛惠東表示,上海的智能城市建設是非常領先的。"兩網"就像是引領上海智能城市建設的兩條繩索,包括城市治理和電子政務。
與此同時,數字經濟正在釋放勢頭。隨著后流行病時代消費者需求的變化,上海大力發展了新的網絡經濟。今年1月至9月,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產值增長了8.4%。配套的數字基礎設施也日益完善,擁有31000多個5G基站。
普華永道(PricewaterhouseCoopers)中國城市建設和房地產業戰略咨詢合伙人唐海燕(音譯)認為,隨著數字產業的不斷積累和智能城市建設的影響,上海具有城市數字轉型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