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云山農業試驗場,看看未來智能農業會是什么樣子?
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發展論壇二十四號在浙江烏鎮結束,位于丹家灣遺址公園原址上,距會場僅十分鐘車程,有七千多年的馬家邦文化,丹家灣云山農業試驗場,是大會推出的新的"一亭一園一景",生動地展示了互聯網和物聯網技術給未來農業帶來的全方位變化,具有身臨其境的體驗和互動場景。
走進丹家灣農業試驗場的云棚系統試驗區,我們可以看到航天飛機"熊貓",機器人"龍狗",它可以爬坡和檢查斜坡,讓農民能夠在棚里輕輕地看到蔬菜的空中軌道機器人"云雀"。在700畝的"云山農場"中,有40多種不同的機器人變成了"打擊者"。
云棚系統試驗區同時設有數據艙和直播艙,僅云棚系統的根節點就配備了300多個傳感器采集單元和數百個物聯網節點,5G微型基站實現了全覆蓋。
有了云棚系統的根結,遠在山東省壽光的野生老虎蔬菜合作社工業園區將得到數據的支持。農民不再依賴經驗耕作,而是依靠準確的數據。
土壤濕度、環境溫度、陽光強度等數據指標通過物聯網實時"云",何時澆水,施肥,一目了然的在農民的手機屏幕上。農民生產標準化的作物,從農產品到農產品,增加值可以翻倍。
除云棚系統試驗區外,丹家灣農業試驗場還設有智能電網試驗區和城市農業試驗區,涵蓋了多種操作方案。在智能電網試驗區,各種農田小環境數據可以直接"上云"和"上鏈",同時可以支持多個科研單位開展農業遠程科研。目前,已對9個農業新品種進行了試驗和種植。城市農業試驗區正在探索如何利用城市屋頂、陽臺空間和建造一個大型封閉空間工廠,從而在城市空間中解決部分城市人口對果蔬的需求。
我們的試驗場可以與世界各地的農業生產場景連在一起,就像未來農業的‘示范室’一樣。"譚家灣云山農業試驗場負責人傅謙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