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電網有利于生產和生活
最近,住在廣東省東莞的王女士打開了"南方電網95598"微信官方賬戶"的"電力日歷"應用程序,可以立即找到有關用電量的詳細數據。當地供電服務人員表示,該應用程序依賴于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數字技術,這樣用戶就有了"每一筆用電量的數量"。
根據廣東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加快"數字廣東"建設的要求和南方電網公司提出的"數字電網"建設要求,南方電網廣東電網公司以優化供電服務為切入點,實現業務一體化和生態一體化。
目前,以電力日歷、智能路燈、電力大數據等為代表的數字工程取得了初步成果。"數字電網"已成為南方電網推進供電服務現代化的起點,使廣大群眾享受到"數字化"的電力紅利。
手持電力,用戶不必運行一次。
在廣東惠州的江北行政服務中心,當地的供電人員手牽著手引導陳先生轉移電表。與傳統柜臺不同的是,所有的電表傳輸過程都是在手機上進行的,不到5分鐘,陳先生完成了傳輸信息的審核和提交。"今天完成房屋轉移,準備去供電局,太方便了。"我沒想到能在手機上直接處理。"陳先生高興地說。
近年來,南方電網大力推進數字技術與供電業務的深度融合,將群眾常用的電力服務集成到微信、支付寶、月盛時、南方電網應用等互聯網統一服務平臺中,通過一個網絡通信辦公室和供電人員門對門服務實現了22項電力服務"一次不運行"。小企業和微型企業要實現一次不運行,不花一分錢,流程時限縮短了一半。
在佛山大梁街,剛剛在手機上完成光伏發電結算的陳雪芹告訴記者,她以前每次完成光伏結算,都要事先準備十多份文件,蓋章十多份。現在,當地供電部門開發的光伏應用程序只能自動存儲一次相應的數據,解決方案可以避免重復提交大量數據,省時省力。
電網數字化改造不僅為用戶節省了時間,而且對基層供電部門推進供電服務現代化也產生了積極影響。惠州市惠城供電局供電服務中心副主任李志梅說,通過數字化改造,惠州中心城區營業廳已從2015年的五個網點持續整合到現在的三個網點,為群眾提供的影印材料減少了一半以上。
南方電網廣東電網公司大數據部經理錢正浩說,到2021年,廣東將形成全方位的數字服務系統,全面覆蓋各地、各城市的數字業務,垂直和橫向滲透,全面建設"手持供電"。
智能路燈提升城市能力
晚上,廣州天南第二條路上一群帶充電裝置的新路燈慢慢點亮,照亮了人們回家的路。
在外面忙了一天的陳家偉,把他的電動汽車停在路燈旁邊的停車位上,按下電燈桿上的電子屏幕,把持續的電力輸入車里,很快就"血流成河,復活了。"據了解,這些路燈是南方電網的智能路燈試點項目,整合了區域公共信息查詢機、電子路標、智能充電樁等設備,具有信息查詢、數字引導、快速充電等功能,可以為過路人提供方便的服務。
電網的數字化改造極大地提高了用戶的購買意識。在廣東,不僅讓市民感到更方便,而且基礎設施業務部門也可以享受真正的數字紅利。
協助企業用戶節能增效是南方電網廣東電網公司一貫堅持的社會責任。自2019年以來,公司利用大數據服務成功協助多家高能耗企業完成節能改造。通過對電力大數據平臺的精確脈沖控制,可以幫助企業降低用電成本10%~20%。目前,公司的電力大數據平臺已經在廣東省使用,包括化工、冶煉、汽車制造等工業設施運營項目,取得了良好的節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