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分類長期阻礙不良限制,防止放縱
未成年人沉迷于網絡游戲、網絡不良信息、網絡不良社會問題日益突出,嚴重影響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如何保障和引導未成年人安全、合理地使用網絡?
日前,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以下簡稱"新法")專門增加了"網絡保護"一章,針對未成年人沉迷于互聯網等問題,規定網絡產品和服務提供者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誘使其放縱的產品和服務。網絡服務提供商,如網絡游戲、直播、網絡音像等,應當設置相應的未成年人使用時間管理、權限管理、消費管理等職能。新法律將于2021年6月1日生效。
新法律完善了許多管理職能
近年來,未成年人沉迷于網絡游戲、直播等網絡產品和服務,不由自主地造成悲劇事件時有發生。新法規定,國家應當建立統一的網絡游戲未成年人電子身份認證制度;網絡產品和服務提供者應當避免提供可能誘使未成年人沉迷的內容;網絡產品和服務提供者應當設置相應的時間管理、權限管理和消費管理等功能,以便利家長或其他監護人防止和干預未成年人沉迷網絡。
在網絡游戲領域,新法律對未成年人使用網絡游戲實行時間管理,第二天22:00至8:00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在線游戲服務。網絡游戲服務提供商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和標準,對游戲產品進行分類和提示,并采取技術措施,防止未成年人接觸不適合他們接觸的游戲或游戲功能。
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袁寧寧說,新法對未成年人網癮和網游成癮進行了制度設計,近年來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和標準,對網絡游戲產品進行分類,有利于促進我國未成年人網絡信息分類管理體系的形成。
北京市青少年法律援助研究中心主任童麗華說,國家建立統一的未成年人網絡游戲電子身份認證系統,不僅可以解決平臺掌握大量未成年人個人信息造成的隱私泄露問題,而且可以更好地防止未成年人沉迷于網絡游戲。
主流游戲廠商歡迎新法的出臺
事實上,國家一直在探索保護未成年人和預防游戲成癮的問題,早在2007年,新聞出版總署等8個部門就聯合發布了"關于實施網絡游戲防癮制度的關于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通知",要求所有網絡游戲經營者嚴格按照相關標準,在所有網絡游戲中開發和建立網絡游戲防癮系統,嚴格按照配套的"網游實名制認證計劃"實施。
主流游戲廠商歡迎新法律的出臺。因為主流游戲制造商已經出臺了保護未成年人的自律措施:例如,網易游戲推出了一個"家長照顧平臺",允許家長查詢孩子的游戲資料、游戲時間和消費管理;騰訊游戲的"成長守護者平臺"不僅允許家長監督子女,還允許老師監督學生。13歲以下的用戶每天被限制在1小時以內,年齡在13歲至18歲之間的用戶每天只能玩2小時。
一些業內人士在接受"新快報"采訪時指出,游戲公司規模越大,就越需要事先適應監管趨勢,避免非法經營。"今天的技術水平,早已能夠讓游戲廠商和服務提供商有效地限制未成年人獲得游戲的機會和時間。以游戲廠商為例,其游戲產品的反放縱措施往往涵蓋整個時代和整個產品,并與手機廠商積極聯系。通過限制時間,利用人臉識別等高科技輔助手段,從多個角度實施反放縱機制,在業界幾乎形成了一定的啟發和促進作用。
當然,游戲廠商的自律措施當然不能與國家的法律法規相比。實際上,未成年人盜用成人身份證、技術手段繞過真名認證等現象時有發生;有不少游戲廠商不采取自律措施來保護未成年人,新法律的實施將從法律層面對此加以規范,迫使更多的中小游戲公司盡快實現完全合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