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漠邊疆發展到歐洲市場:“羊腸小道”變脫貧通途
一根細細的羊小腸不足30米長,在新疆和田卻因為一條“變廢為寶”的生產線,跨越山河和國界,一路通向歐洲市場。
蜿蜒的玉龍喀什河流經新疆和田市。位于河西岸北京和田工業園區的和田秋石昆侖雪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的幾十名工人正在車間里熟練地處理羊的糾結小腸。經過清洗、脫皮、浸泡后,綿羊小腸變成透明腸衣,長度約 25 米。
“別小看這個薄薄的外殼。它是許多西方食客的最愛。用來做香腸的時候味道很好。羊小腸套具有獨特的韌性和彈性,是很好的醫用縫合材料,也可以用來制作高檔網球拍……”談起羊小腸腸衣的使用,公司董事長劉昌黎猶如家寶。
作為北京援建的新疆產業扶貧項目,2015 年,劉昌黎以當地豐富的原材料和農村富余勞動力資源為重點,將公司落戶在距北京 4000 多公里的和田。當地人世代養羊、吃羊。羊的小腸嘗起來很苦,經常被當作廢物處理。然而,當地人對羊小腸的治療并不陌生,因此可以很容易地進行處理。
31 歲的女車間工人圖尼莎·馬蒂塞蒂來自和田地區玉田縣,經朋友介紹在這里工作兩年多。她一天能處理 100 多個小腸?!蔽壹矣?25 只羊。我從來沒聽說過羊的小腸還有用,真是太有用了?!?/p>
劉昌黎介紹說,去年公司加工羊小腸近 1000 萬條,產值約 1.5 億元,基本出口。其中約 2 / 3 出口到歐洲市場,約 1 / 3 銷往日本。”國外市場對小羊腸的需求量大,供不應求?!?/p>
這條腸衣生產線不僅讓當地人對羊的小腸有了新的認識,也改變了很多村民的工作態度。在計件工資、多勞多得的激勵下,工廠里的員工開始“攀比趕超”。
她原本是做家政農民的,她自豪地說,她來打工后,一個月掙了 5000 多元。”我通常不請假。交談中,圖尼薩耳朵上的金耳環閃閃發光。這是她去年花 3300 元給自己買的禮物。
劉昌黎說,目前,企業僅在收購加工羊腸過程中就雇傭了 270 多名當地勞動力。其中約 35% 的家庭曾經是貧困戶。截至目前,該廠已使近千戶貧困戶脫貧。
由于收入穩定,圖尼沙一家三口去年得以脫貧。她今年 7 月剛拿到駕照,打算今后買車?!蹦芊€扎穩打地賺錢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