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環境太干凈,兒童更容易患特應性皮炎
近年來,由于工業化、環境變化、人們快速的生活節奏、精神壓力等因素,變態反應等免疫系統疾病呈上升趨勢,以2型炎癥反應為主的特應性皮炎是其中之一。據(WAO)統計,近30年來,過敏性疾病的發病率增加了至少三倍,全球總患病率達到22%。過敏已被世界衛生組織(世衛組織)列為21世紀需要預防和控制的三大疾病之一。
李煒告訴記者,2型炎癥主要與過敏和寄生蟲感染有關。2型炎癥引起的疾病主要與過敏有關,包括特應性皮炎、食物過敏、變應性鼻炎、過敏性哮喘等。值得注意的是,特應性皮炎不僅是一種皮膚病,而且是一種以皮膚病為特征的系統性疾病。特應性皮炎是2型炎癥過程中多種疾病的慢性表現之一。在這些疾病中,特應性皮炎是最先發生的,在此之后,一些患者會出現食物過敏,有些可能會出現變應性鼻炎,并有可能在將來發展成變應性哮喘。李煒說。
李偉指出,特應性皮炎的發病機制取決于基因與環境的相互作用。特應性皮炎的首要原因是過敏體質,而過敏體質是由遺傳基因決定的。但是,過敏體質和過敏不一樣,過敏體質容易發生過敏反應,有時能找到明確的過敏原,但更多時候過敏原并不明確。遺傳決定的過敏體質使患者比正常人更容易發病,但是否發病,何時發病,以何種方式發病與環境有關。環境因素包括微生物,如環境微生物及其自身的腸道和皮膚菌群,以及環境污染物和化學物質,如煙霧,汽車尾氣,日常家用清潔劑,各種石油產品的增塑劑等。壓力很容易加重和復發,"李偉說。"。
李煒說,兒童特應性皮炎易發生肘窩、窩、面部、頸部等屈曲部位;成人較寬,伸肌側和屈側會出現,皮疹表現也各不相同。重度特應性皮炎患者甚至沒有皮膚損失,皮炎繼續發作,即使日常用藥很難控制。
更多"偏袒"兒童和青少年
李煒發現,特應性皮炎比兒童和青少年更"偏愛"。1歲以下的嬰兒發病率最高,約占1-7歲兒童的30%,占1-7歲兒童的10%以上。兒童及青少年患特應性皮炎的高風險,是因為兒童的免疫系統與成人不同,而在環境刺激下,兒童及青少年的反應模式亦與成人不同。
李偉特別指出,對于兒童來說,環境過于清潔是特應性皮炎的危險因素,"健康假說"已被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研究還發現,使用抗生素和剖腹產增加了兒童過敏的風險。這些研究提示,必要的環境微生物可以對兒童起到保護作用。因此,李偉告誡家長們,"讓孩子太干凈,用開水燙盤子,給家里消毒等等都是不可取的。在出生初期適當接觸微生物有助于免疫系統的正常發育,降低兒童患過敏性疾病的風險。"使用適當的益生菌可以預防或改變特應性皮炎患兒的過敏狀態。"。
李偉看到,兒童和青少年是特應性皮炎發病率最高的人群。因此,這一群體對特應性皮炎的治療有更高的需求。但他們的治療需求在很大程度上難以滿足。這主要是因為兒童青少年對用藥安全性要求較高,家長往往擔心藥物的副作用,不敢使用很多藥物,限制了兒童青少年特應性皮炎的治療。家長們對藥物安全性的擔憂在某種程度上是有道理的。長期外用激素可能有副作用,如皮膚變薄,頭發變長,血管擴張,以及全身副作用如骨髓抑制,肝腎功能損害,免疫抑制劑的使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