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可能在20世紀60年代俘獲了游俠火箭助推器
地球已經從圍繞太陽的軌道上捕獲了一個微小的物體,并將它作為臨時衛星保存了幾個月,然后又逃回了太陽的軌道。但這個物體可能不是一顆小行星。可能是半人馬座的高空火箭助推器在1966年幫助美國宇航局的勘測飛船升空了月球。
捕獲和釋放天體的故事始于9月份,當時由美國宇航局(NASA)資助的泛STARRS1望遠鏡在毛伊島探測到了未知物體。Pan-STARRS的天文學家已經注意到,這個天體在天空中有一條很小但明顯是彎曲的路徑,這表明它離地球很近。表觀曲率是觀察者圍繞地球自轉的結果。位于馬薩諸塞州劍橋的小行星中心假定該天體是圍繞太陽運行的小行星,其標準名稱為2020SO。但南加州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的近地天體研究中心(Cneos)的科學家們觀測到了該物體的軌道,并懷疑它不是一顆正常的小行星。
大多數小行星的軌道都比地球軌道長且傾斜。但2020 SO圍繞太陽的軌道與地球的軌道非常相似:它的距離大致相同,幾乎是圓形的,軌道平面幾乎與我們的行星完全匹配,這對于自然小行星來說是非常不尋常的。
隨著泛STARRS和世界各地天文學家對2020 SO的進一步觀測,這些數據也開始揭示太陽輻射在多大程度上改變了2020SO的軌道,這表明它最終可能不是一顆小行星。
太陽光施加的壓力很小,但持續存在,對空心物體的影響比空心物體大。使用過的火箭本質上是一種空氣管,所以它是一個低密度物體,具有很大的表面積。因此,它比固體、高密度巖石更受太陽輻射壓力的驅動,就像空蘇打水更多地由風驅動而不是由小石頭驅動一樣。
JPL的導航工程師DavideFarnotchia說:"太陽輻射壓力是由太陽撞擊自然或人造物體的光子引起的一種非重力。"他分析了2020SO的cnesos軌跡。"一個物體產生的加速度取決于所謂的面積質量比,對于重量輕、密度低的物體來說,這個比例更大。
通過分析過去三個月對2020 SO位置的170多次詳細測量,包括由美國宇航局資助的亞利桑那州卡塔利納天空調查和西班牙特內里費歐空局(歐洲空間局)地球光學站的觀測,太陽輻射壓力已變得明顯,2020 SO的低密度特性已得到證實。下一步是查明可疑火箭助推器可能來自何處。
這張1964年的照片顯示了半人馬先進火箭在與阿特拉斯助推器匹配之前的狀況。兩年后,在探測器2發射期間使用了類似的半人馬。資料來源:美國宇航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