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將在納卡地區第四次停火中部署維和部隊
據俄羅斯通訊社報道,俄羅斯、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三國領導人于11月10日簽署了停火協議,協議將于11月10日當地時間凌晨1點生效。在俄羅斯的調解下,兩國同意從11月10日起在納卡全面停火和交換戰俘。俄羅斯維和部隊將駐扎在納卡地區。
根據克里姆林宮新聞署引述的聲明全文,亞美尼亞應分別在11月15日和12月1日之前將克爾巴賈爾和拉欽地區歸還阿塞拜疆。此外,亞美尼亞應在11月20日之前將阿格達姆地區和被占領的哈薩克地區部分歸還阿塞拜疆。連接納卡地區和亞美尼亞的拉欽走廊將由俄羅斯維持和平部隊控制。俄羅斯維持和平部隊的存在與亞美尼亞部隊的撤出并行不悖。阿爾巴尼亞先前曾聲稱,被占領的庫薩市不屬于協定的范圍。
11月10日,亞美尼亞總理尼科爾·帕希尼揚(Nicole Pahiniyan)宣布簽署停火協議,他在Facebook上表示,"已經做出了一個極其艱難的決定。"他還說,精疲力竭的軍方堅持簽署聲明,沒有其他出路。"這一決定是通過對軍事形勢的分析和對最了解軍事形勢的人的評估做出的。"帕奇尼揚在接受采訪時說。
阿塞拜疆總統阿利耶夫指出,該文件的簽署意味著亞美尼亞的投降。他說,這項協議在最大程度上有利于阿塞拜疆,沖突的軍事階段現在已經結束,可以轉向政治問題。
俄羅斯總統普京9日在電視講話中說,俄羅斯聯邦維和人員將部署在納戈爾諾-卡拉巴赫接觸線和拉欽走廊沿線。他認為,公正達成的協議符合兩國人民的利益,并"為長期和全面解決納卡危機創造了必要條件。"在11月10日舉行的上合組織成員國國家元首理事會會議上,普京還呼吁有關各方支持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領導人和平解決納卡沖突的決心。
停火協議的簽署在亞美尼亞首都埃里溫引發了抗議活動。數千名抗議者聚集在政府門前廣場前,反對"喪親協議"。抗議者摧毀了亞美尼亞政府會議廳,洗劫了總理官邸、電腦和手表以及其他在混亂中被盜的物品。抗議者還攔截了亞美尼亞議長的車輛,后者本人被拖出汽車,遭到毆打。
協議簽署后,法國外長勒德里昂發表聲明說,法國方面希望阿塞拜疆嚴格執行"納卡停火協定",呼吁兩國恢復關于納卡地區地位的談判,并呼吁土耳其不要采取可能妨礙停戰的行動。英國外交大臣拉布在Twitter上發表聲明說,英國歡迎阿塞拜疆和亞美尼亞之間的停火協議,并呼吁雙方達成全面和平協議。
11月10日的停火協定是自沖突以來達成的第四項人道主義停火協定,自9月27日納卡地區沖突恢復以來,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在俄羅斯、美國、法國和其他國家的斡旋下,于10月10日、17日和26日達成了三項停火協定,但該協定很快又簽署并再次開火,最后幾項協定以失敗告終。
紐約時報"指出,盡管再次簽署了停火宣言,但納卡地區的未來仍然不確定。許多未知因素隨時可能引發新一輪沖突,包括維和部隊的角色不明,阿塞拜疆人遠赴亞美尼亞占領的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