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宣布獲勝,如何讓特朗普和平離開白宮成了難題
拜登希望"解決問題",讓美國政治重回正軌,但他所面對的美國與他所熟悉和期待的美國大不相同。
當地時間11月7日,當地時間08:30,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喬·拜登(Joe Biden)向全國發表了勝利演講。大選的點票工作尚未結束,但選舉結果是明確的。雖然拜登宣布獲勝,但特朗普拒絕宣布失敗。
需要看到的是,拜登獲勝的背后是迅速變化的美國情緒,甚至是美國的撕裂。從拜登宣布勝利到最終選舉團投票,特朗普宣布失敗,以及他離開白宮,美國已經進入了一個敏感的權力過渡時期。
理論上,美國現在有兩位總統,一位是民選總統,一位是不承認失敗的總統。拜登發誓要成為所有美國人的總統,但這次選舉就像是對美國人情緒的X光測試,顯示出明顯的紅藍對立以及選舉地理的鞏固和漂移。
拜登的勝利并不容易,這是民主黨和美國主流民意調查機構和媒體沒有預料到的。選舉前的民意調查顯示拜登領先,一些人預計選舉之夜會出現"藍色狂潮",但實際上紅藍兩黨之間的對立是非常清楚的。在東、西海岸的藍色位置和中部的紅色國家之間,楚和和漢圈之間普遍存在對立。在選舉的地理結構復雜多變之際,拜登要成為所有美國人的總統并非易事。
由于選票差距不到1個百分點,特朗普的律師團隊要求在幾個州重新計算選票。換句話說,美國的選舉不僅難以衡量,而且還需要多次衡量。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特朗普在美國選舉政治中是一個反常現象。一些民調專家表示,特朗普的數據不足,因此很難準確預測選舉結果。
在這次選舉中,我們看到美國選舉制度的理論漏洞成為了對現實的考驗。美國不是直接選舉的總統,而是一種選舉制度。在投票之前,特朗普和拜登的競選活動已經開始,雙方在投票規則問題上存在爭議,特別是郵件投票的合法性、選舉后的計票規則等等。
大規模投票,尤其是郵寄投票,也是對美國選舉機器的巨大壓力。這背后不是美國政治的成熟,而是選民的情緒,使投票率達到歷史最高水平。選舉雙方都利用這種情緒為自己贏得更多選票。特朗普是情緒操縱的高手,引起了美國人的恐懼,而拜登的團隊則利用中產階級及以上階層的焦慮。
在點票過程中,雙方的競爭并沒有停止。特朗普的競選團隊呼吁在大選之夜停止計票,拜登發起了"點票每一票"的競選活動。因此,這次選舉的重點是選民,尤其是搖擺州的選民。但這實際上不同于美國的選舉制度。
美國憲法主義者設計選舉制度是為了防止多數人暴政或激情政治,但這一次我們看到了激情對美國政治的影響,甚至形成了兩個基于情感的"政治世界",這兩個世界是截然相反的。
拜登發表了勝利演講,他在Twitter上的證明被改為"當選總統",但選舉還沒有結束。直到現在,各州的計票工作才進入最后階段,下一步是選舉團投票。對拜登來說,問題和挑戰在于,特朗普尚未宣布自己的失敗,選舉后的游戲和競爭將繼續下去。
在正常的選舉條件下,各州的選舉在點票后結束,其余的基本上是程序性和禮儀性的。然而,今年的選舉特別不同,無論是程序還是儀式,都已成為激烈博弈的焦點,如何實現權力的順利交接,使得特朗普雖然不愿,但也能夠和平離開白宮,是拜登選舉后的第一個挑戰。
拜登希望"解決問題",讓美國政治重回正軌,但他所面對的美國與他所熟悉和預期的美國截然不同。特朗普在2016年當選,拜登艱難的勝利表明,美國的情緒發生了巨大變化,拜登迫切需要做的是恢復和彌合民眾情緒的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