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社會的靈魂,是城市復原力發展的動力
上周,以“從文化空間到城市認同”為主題的“2020第三屆世界文化城市論壇·天府論壇”在成都舉行。借此機會,《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與澳大利亞駐成都總領事館總領事林克強(Christopher Lim)進行了專題對話,與他暢談文化與城市。
“文化是社會的靈魂”,這是林明浩在采訪中反復強調的一句話。
今年是總領事第四年來成都居住。從古樸典雅的古蜀文化氛圍到時尚開放的都市風范,從燦爛的三星堆遺址到熱情多元的飲食文化,成都給林明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說起成都的飲食文化,林明浩就像一個家庭的寶貝。”飲食文化是這座城市的代表性元素之一。與詩歌、建筑和其他文化元素不同,食物是每個人都能感受到和品嘗到的東西。一碗麻辣的丹丹面,一份脆皮的鍋盔,回味悠長的麻婆豆腐,一份美味的雞豆腐成都有著非常多元的飲食文化。在這里,您可以品嘗美味的街頭小吃和各種高檔菜肴。”
作為中國最古老的古都之一,成都已有2300多年的歷史。幾千年來,這座城市積累了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
在林毅夫看來,在現代化快速發展的今天,這些古老的歷史文化仍然具有寶貴的當代價值。”中國有著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同樣,澳大利亞土著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這些都與我們當今社會、文化的靈魂息息相關。”
如何確保古代歷史文化在當今時代繼續發揮重要作用?
林毅夫認為,沒有文化,城市之間就沒有區別。文化使城市不同的原因在于它們有不同的歷史和不同的生活方式。
“因此,我們需要做的是繼承這片土地的歷史傳統。在澳大利亞,我們有一個'承認國家'。例如,悉尼現在是悉尼,但在過去,它曾經是古代土著人的所有。”林明浩向記者解釋說。
澳大利亞人通過這種方式表達他們對土著文化的尊重和關注。”我們要穿越歷史的長河,回到過去,把過去和現在聯系起來。我們的土著文化使我們能夠更好地欣賞這片土地的環境,感受這片土地的神圣。”他說。
林明浩認為,隨著現代經濟的發展,人們可能只把城市看作獲取資源的渠道或居住的地方,但實際上,城市也有新鮮的生活,是人類生活的一部分。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的重建與更新也在加速。如何在城市經濟建設與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之間取得平衡,是一個尚未解決的課題。
在林毅夫看來,“經濟發展和文化傳承并不矛盾,但有時我們需要做一些取舍。因此,保障經濟發展和文化傳承的進程需要不斷調整。過分強調某一點會導致不平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促進城市恢復力發展。今年年初,新的冠狀肺炎疫情席卷全球。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深刻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也給世界經濟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在后疫病時代,如何恢復經濟,如何發展具有韌性的城市,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
值得一提的是,在應對疫情影響、恢復經濟的過程中,成都表現出了極大的韌性,城市迅速恢復正常。
在疫情過后的城市恢復過程中,文化顯示出巨大的活力。在論壇上,成都市文化廣電旅游局副局長林金泉透露,在疫情高峰期,基于社會層面的文化消費基本停滯,成都的文化旅游產業受到較大沖擊。自今年3月以來,該行業逐漸復蘇。得益于成都市實施的一系列促進文化旅游健康發展的政策,目前已基本恢復正常。
“文化對城市的彈性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新皇冠大行其道的背景下。“它可以幫助人們建立認同感和自信。”林說,澳大利亞和成都一樣,也推出了促進文化產業快速復蘇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