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出招:讓“淡季熱度上漲”
10 月 20 日 11 時 51 分,D202 在南寧東站緩緩停靠,這是今年廣西第 53 趟省際旅游專列。來自廣東省廣州市的游客前往靖西銅陵峽和崇左德田瀑布進行為期三天的旅游。跨省旅游恢復后,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旅游廳與中鐵南寧局集團有限公司聯合開展“百列專列進桂”文化旅游合作,設計了不同主題的旅游專列,如“粵粵歡樂游”、“粵桂旅游扶貧”、“環西火車游”等,區域合作和城際客流也成為吸引游客、拓展市場的利器。如廣州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與深圳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共同推出面向兩地市民的 10 條文化旅游線路。長沙還加強了與廣州的文化旅游交流與合作,互送游客和旅游目的地。同時,長沙還推出了“魅力長沙”五條優秀旅游線路,包括楚國名城湖南文化游(書香)、山水周城風光游(清新味)、百味美食游(煙花風情)、老街風情游(老街風情)、網絡紅打卡個性化游(新時尚)等豐富文化旅游品牌內涵。
文化品位對于旅游業的發展和提升的重要性已經得到了市場的檢驗。《雅舍》位于重慶市北碚區一山坡上,曾是抗戰時期散文家梁實秋的住所。以創作“雅舍素描”而聞名。通過升級改造,名人紀念館已成為集觀光、休閑、文化創意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文化建筑。它曾經是一個受歡迎的景點,吸引了許多市民和游客前來參觀。
在傳統旅游目的地麗江,文化正在向古城回歸。感受“世界上唯一活著的象形文字”的神秘魅力,欣賞納西古樂,看百歲老人,用 200 年的樂器演奏 700 年的音樂,體驗納西馬幫文化,成為麗江古城的文化招牌,吸引更多新游客,留住“回頭客”。
在向工作人員展示預約信息和健康代碼后,“刷臉”門用時不到 10 秒。目前,在大多數景區,這樣的非接觸式進入正在成為常態。智能停車、人工智能導航和“云游”技術正使旅游越來越便捷和智能化。
在許多地方,用手機旅行很容易。例如,在“云南移動旅游”應用程序上,游客可以找到一個合適的旅游前期
游覽期間和之后的全方位旅游計劃也可以在上面的 "云看大象" 和 "看野生大象" 中看到。
北京首鋼老廠區現已成為工業旅游勝地。山水閣、工廠倉庫、劇場場館等在園區和諧共存。除了獨特的景觀外,"科技模式" 也是其關注的一個重要特征。無人駕駛的超市、公園穿梭自動駕駛儀、借助 AR 等技術的 "回歸花園" 數字頤和園互動展覽、科技讓百年老廠區散發出新的魅力,不僅吸引了老人來懷舊,也吸引了許多年輕游客。
在鄉村旅游領域,科學技術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在河南省孟津縣草莓種植基地,利用凈種植、蜜蜂授粉、生物防治等先進技術,研制出了草莓 "科技模式",吸引了大批采摘顧客,不僅刺激了當地旅游業,而且帶動了農民增收致富。
生活
與過去不同,許多人選擇在當地城市度假或郊外休閑,在公路和風景名勝區之間花費的時間要少得多。
今年的國慶假期,北京市民陳兆和帶著她的孩子去順義的一家溫泉酒店訂了兩天。你不必長途跋涉,也不必擠在景區里。感覺很舒服。" 陳兆和說,酒店有豐富的娛樂休閑項目,基本上可以滿足家庭的度假需求。
他說:"越來越多的本地旅客來港旅游,成為旅游業復蘇的新亮點。日前,上海在 16 個區,包括書院、書店、畫廊、博物館、濕地公園、體育公園、文化小巷、海濱郵局等,挑選并推薦了 124 個公共空間,開展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活動和公共服務,讓市民和游客體驗" 微游慢生活 "。" 許多 "當地游客" 微型旅游項目 "都是居住在旅游景點附近的居民。" 通過城市旅游和休閑活動更好地了解他們居住的社區的歷史和文化 " 是他們的目的和期望,也是旅游項目的初衷:鼓勵公民和游客尋找城市生活的美。
把旅游和當地居民的休閑生活結合起來,創造一個 "主客共享" 的全球旅游目的地是很有用的。"中國旅游學會所長戴斌指出,應該鼓勵開發這種高頻旅游產品,并引入更多的文化和旅游融合路線。關于當前的夜間經濟,戴斌認為:" 一個繼承創新、寬容和共享、不帶痕跡的日常生活的文化空間是夜間經濟的背景。
在四川省瓊萊市孔明街國山村,通過綠路、茶葉、獼猴桃、胡椒等農業產業化項目與現代鄉村旅游的有機結合,當地的 "一村一產品" 模式,將集種植、觀光、體驗、消費為一體的農家,營造多元化的社區景觀體驗," 讓每個熱愛生活的人都能找到家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