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午間托管難 校外,“小飯桌”不應徘徊在灰色地帶
多年來,躲在城市街頭的“小桌子”成了許多孩子放學后的主要去處。但由于證照不全、行業混雜、食品安全風險高,校外“小飯桌”備受詬病。而遠離這些“小桌”,很多家長平日里照顧孩子,極為不便。
其實,校外“小飯桌”的問題,也是孩子們午后照顧的問題。孩子吃飯、午休是剛性需求,家長平日無暇上班,一些學校無法提供相應的條件。由于缺乏合法的經營場所、經營許可證,缺乏必要的衛生保健資質,校外自發的“小飯桌”常年處于灰色地帶,違法合理,難免存在一定風險。
校外“小飯桌”治理的根本在于解決下午托管服務問題,尤其是優質安全服務的供給問題。否則,簡單的禁令無濟于事,必然陷入停產不好、管理不好的兩難境地。
“低成本、低成本、低成本”的服務模式。同時,由于校外“小飯桌”零散存在且得不到認可,無論是基于經營預期還是參與市場競爭,都缺乏加大投入、改善條件的動力,短時間內難以發展完善。
目前,托管問題不僅是對學校托管和設備的依賴,更是要解決不僅依賴學校的資源和資源的問題,更要解決資源和資源如何分配給學校的問題。
學生托管服務不能由學校接管,也不能在校外肆意發展。相反,它需要準確定位托管服務的性質,避免走極端。要找到教育、學校、家庭、市場的契合點,合理分擔責任,制定分擔方式和組織管理辦法,取得各方最大公約數。盡量由學校牽頭服務社會購買,社會組織與學校共建,費用由政府和家長共同承擔。
比如,地方政府和學校要加大投入,改善學校住宿條件,組織人員提供托管服務,收取必要的費用;學校不具備托管的基本條件的,由政府和家長分擔服務費,學校和家長應當分擔就近購買服務,履行監督管理職責,引導市場提供規模化、安全化、優質化服務。
兒童“小飯桌”是關系到他們身心發展的大問題,不應該一直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