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鏈食品追溯平臺開始啟動,沒有追溯數據不可以銷售
北京冷鏈食品溯源平臺(以下簡稱 "北京冷鏈") 正式使用。進口冷凍冷凍肉類和水產品需要上傳可追溯性數據,并在銷售前實施電子追溯代碼、貼紙等。
據了解,"北京冷鏈" 實行 "第一站碼" 管理,即從北京境外進口冷凍冷凍肉類和水產品,以進口冷鏈食品生產經營單位為首站,上傳 "北京冷鏈" 中的相關產品品種、規格、批次、原產地、檢驗檢疫等可追溯性數據,并使用 "北京冷鏈" 批量執行相關產品的電子追溯代碼。如果產品包上存在符合 GS1 代碼和可追溯性標準的可跟蹤代碼,則不需要分配單獨的代碼。意識到 "一碼到尾"。進口冷凍冷凍肉類,水產品在北京銷售,流通的每一個環節,北京進口冷鏈食品生產和經營單位都可以通過掃描代碼輕松上傳產品采集和交付數據。
截至 10 月 28 日下午 5:00,北京市市場監督局副局長陳延凱表示,截至 10 月 28 日下午 5:00,追溯平臺共記錄了從 44 個國家和 26 個省進口的冷凍肉類和水產品 1599 個品種 2412 批次,記錄了 775 多萬公斤冷凍肉類和水產品進口到北京。
記者從北京市場監管部門獲悉,各地市場監督局對進口冷鏈食品溯源平臺的早期使用進行了現場檢查和指導。
東城區市場監督局關于 "北京冷鏈" 應用的通知 "建議,從 11 月 1 日起,轄區內所有相關業務主體應將進口冷凍畜禽水產品進口環節(包括食品生產、流通、市場、餐飲)納入" 北京冷鏈 " 平臺。目前,不具備追溯條件的庫存產品和銷售產品應當暫時停止,并在補充和完善程序后恢復經營。
朝陽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日前發布了一份 "關于推廣使用" 北京冷鏈溯源平臺 "的通知"。通知明確規定,各經營企業有責任將自營、合資企業、龍頭企業等多種經營模式的進口冷凍畜禽水產品帶入 "北京冷鏈"。進口冷凍冷凍畜禽水產品,如標簽原產于進口,應列入 "北京冷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