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生出國學習熱該“澆澆水”了
2020年,“低齡留學”領域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自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爆發以來,國內外航行遇到了許多障礙。其中,未成年“小留學生”由于年齡小,自理能力困難,與成年學生相比,面臨更高的風險。在許多國家實施邊境管制后,家長們非常焦慮。他們聯合要求政府包機接回“海外小留學生”回國的消息見諸報端,在社會上引發了熱議。
有不同的聲音和不同的意見。有些人認為父母擔心孩子是可以理解的。疫情是全社會都將面臨的風險;有人認為,從高危地區接回留學生,會加大國內防疫的壓力,從國際教育的單獨領域拓展了更廣闊的討論空間。
隨著許多國家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國際航班逐漸恢復,這一話題的熱度逐漸降溫。但降水過后,問題依然存在。“低齡留學”的未來走向如何,成為我們當前思考的焦點。
導致“青年留學生”的因素研究2000年前后,我國大學生數量相對較少。2005年以后,本科生的數量開始增加。2010年以后,雖然未成年留學生人數大幅增加,但人數并沒有本科生多。學生全面發展的大數據也難以與成人學生相比較。不過,近年來,未成年留學生出國留學的人氣逐漸上升,“低齡留學”的利弊也越來越被廣泛討論。”“小留學生”是當今時代的產物。探討這一問題,應該看到其產生的各種因素,并從主觀和客觀兩個角度分析父母送未成年子女出國的動機。
從主觀上看,新時期學生和家長的心理都發生了變化。經濟條件好了以后,學生想接受外國教育,喜歡國外的學習方式。文憑和文憑也能增強未來學生的競爭力。
在客觀因素方面,除了經濟因素促進教育信息的傳播外,學生和家長從更廣闊的視野了解接受教育的渠道。目前,國內教育資源配置還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促使一些家庭選擇把孩子送到國外。
雖然我國經濟高速發展,但高中自愿入學率仍不到100%。事實上,到2000年左右,日本和韓國的大學入學率已經達到100%,除非學生自己不想上大學。這是一個重要的客觀因素。此外,戶籍問題限制了義務教育結束后學生的流動。很多在一線城市工作的家長都面臨著孩子初中畢業后回老家讀高中的問題。這也促使家長們把孩子送到工作場所的私立學校,這樣孩子們就可以有更好的選擇接受教育。
然而,也存在其他問題。在許多私立學校成立后,他們使用外國課程進行教學,這就是所謂的國際學校。這些學生一旦進入這樣的學校,很難在高考中與普通高中生競爭,只能選擇出國。目前,有各種客觀因素促使家長送孩子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