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華為Mate40預購, 線上“訂不到”線下“限購”
近日,華為 mate 40 旗艦系列手機正式發布。這一次,華為消費業務 CEO 于承東主持發布了保時捷設計的 mate40、pro、pro+ 和 RS 四款新款手機,這些手機都配備了麒麟 9000 系列芯片。
由于美方在軟硬件方面的“圍堵”,華為 mate 系列手機的發布備受外界關注。據《證券日報》記者采訪了解,mate40 系列自開盤預售以來,一直很受歡迎。不僅網購一機難,還有線下門店建議遵守“限購規定”。此外,批發市場上老款車型的價格也略有上漲。
俞正聲在會上說:“華為在通信技術和消費技術領域處于行業領先地位。無論情況有多困難,我們都致力于不斷的技術創新,為消費者帶來最好的技術和創新。”
據了解,目前華為共發布了 4 款 mate40 系列,包括 6.5 英寸 mate40、6.76 英寸 pro、pro+ 和保時捷 Design RS,它們都采用了刷新率為 90hz 的柔性 OLED 屏幕,并支持 66W 線纜快速充電。其中,Pro/Pro+ 和 RS 版本配備了華為首款 5nm 工藝芯片“麒麟 9000”,而 mate40 的基本款配備了麒麟 9000e 芯片,這一比例略有降低。
相機技術也是 mate 40 系列的亮點之一。據悉,mate 40 仍采用徠卡成像系統,搭載 5000 萬像素主攝像頭。其中,PRO+ 不僅配備了 10 倍光學變焦、20 倍混合變焦和最大 100 倍數碼變焦潛望鏡鏡頭,還引入了業界首款自由曲面鏡頭,可以改善邊緣失真。
或者因為它的話題性和“硬實力”,華為 mate40 系列開放式和售后預訂場面非常火爆。10 月 23 日零時至 25 日,在記者發稿前,《證券日報》記者試圖通過官網、天貓、京東等渠道預約 mate40pro128g 手機,并多次閱讀秒數進入新發布的預留庫存購買頁面,但他們都沒有成功。
《證券日報》記者從華為官方網站和天貓旗艦店客服處了解到,mate40 系列手機庫存之所以“空秒”,是因為搶購的客戶太多。今后,他們將繼續釋放預留庫存,但具體時間無法確定。”抓起來太難了,但我做不快。一位同樣嘗試了很多次但都失敗的消費者告訴記者。
10 月 24 日下午,《證券日報》記者來到深圳福田一家大型華為體驗店。他看到,店里已經有了 mate 40 系列的樣機,展柜前也坐滿了前來觀看的消費者。由于人多、噪音大,在向人群介紹新機功能和線下預約流程時,店內工作人員只好用麥克風進行講解。
“我們可以在本店預約 0 元,到店后實名提貨”,《證券日報》記者一位店員表示,由于該店是體驗店,消費者可以選擇免費預約,提貨時再付款根據預約的順序,我們最快可以在月底前拿到。如果人數過多,可能是下一批貨。這兩天預訂的人很多,但現在店內無需排隊登記
隨后,記者進一步查詢了線下預購的相關事宜。店員表示,目前線下預購方式有“限購要求”。一個人只能實名預訂一部手機,提貨時需要去現場激活。在幾分鐘的交談中,《證券日報》記者看到,有不少消費者排隊預訂。
在經銷商市場,《證券日報》記者獲得的華強北手機批發報價顯示,mate 40 系列發布后,mate 30 系列手機價格略有上漲。以 10 月 23 日手機批發價 495 元為例。
“缺乏核心”的問題是無法避免的。在華為新手機訂票風行的背后,很難繞開“缺核心”的問題。隨著美國對華為的禁令生效,臺積電等芯片制造商在 9 月 15 日之后無法為華為生產麒麟芯片。于承東曾表示,麒麟 9000 芯片在 mate 40 系列今年可能是麒麟最后一代高端芯片。
在推出 mate40 系列時,于承東表示,麒麟 9000 芯片是全球首款 5g 手機 SOC(系統芯片),集成了 153 億個晶體管,比蘋果的 A14 芯片多出 30%。于承東介紹,麒麟 9000 集成了 8 核 CPU 和 24 核 GPU,具有優越的計算速度,CPU、NPU 和 GPU 的能效比其他同類產品要好。
華為研究專家、《華為國際化》一書作者周錫兵對 mate40 系列手機的銷售預期非常樂觀。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他表示:“首先,華為在高端智能手機市場的地位不言而喻。這一新產品直接與蘋果有關,而不是三星,這表明該公司對手機質量有極大的信心。而華為手機在中端手機業務中也基本沒有受到“8+1”戰略的影響;另外,在高端手機上也會遇到“瓶頸”
在受影響較大的芯片方面,中信證券(600030,股吧)研究認為,在 9 月 15 日之前,華為已經儲備了大量自主研發和購買的芯片,預計將支持一至兩年的使用。不排除華為可以通過分品牌拆分、批量限量交付新機等方式,為主品牌爭取更長的庫存服務時間。
周錫平認為麒麟薯片將成為“暢銷貨”還為時過早。除了臺積電等不斷爭取美國授權的重要供應商外,華為還可以繞過美國技術,通過在歐洲或中國投資,建立芯片企業,徹底解決芯片 OEM 問題。”然而,實現后者是非常困難的。華為需要與產學研多個領域合作,通過顛覆性創新解決光刻技術瓶頸。這不僅需要資金、人才和技術,還需要了解市場、了解行業、有勇氣和遠見的企業家。”
10 月 23 日,華為發布最新運營業績。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銷售收入 6713 億元,同比增長 9.9%,凈利潤率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