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HL行業觀察:全球化實踐----全球價值鏈的漫長旅程
北京2025年4月24日 /美通社/ -- 近日,DHL發布行業觀察指出,全球化促進了全球經濟發展和世界繁榮。國際物流是供應鏈在全球范圍內運轉的保障,在其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全球經貿高度融合的今天,現代經濟已無法自給自足,而是通過投資、交流和分工協作等方式相互聯系,且生產流程往往跨越多個企業和國家。這種全球化經濟是價值鏈國際化的產物,而全球經濟秩序中貿易壁壘的消除、技術進步和自由投資則使這一發展成為可能。
全球化正在塑造當下和未來?
在理想情況下,全球價值鏈能夠以優化的方式利用各地優勢,提高生產和銷售效率,從而促進繁榮。如果沒有全球化價值創造,發達國家很難實現和維系繁榮,推動新興市場實現繁榮也很困難。 對許多產品來說,全球價值創造是不可或缺的。
因此,維護全球化和夯實全球連通性網絡至關重要。雖然目前全球貿易形勢充滿變化和不確定性,但今年3月發布的《DHL貿易地圖集2025》指出,盡管在近期遭遇重重挑戰,全球貿易仍將增長,但在當前貿易形式和貿易政策不確定性加劇的情況下,全球貿易增速將大幅放緩。
近年來,有很多關于"逆全球化"的聲音和主張,但事實卻恰恰相反。在 21 世紀,我們的經濟和醫保體系,以及個人消費都依賴全球價值鏈。破壞這些價值鏈并不能解決當前的經濟問題。相反,我們需要在環境、社會和企業治理(ESG)的框架內,以公平、富有社會責任且環保可持續的方式設計搭建全球價值鏈,從而使所有參與者受益。國際物流是供應鏈在全球范圍內運轉的保障,在其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什么是全球價值鏈?
大多數現代終端產品都需要大量零部件并經歷眾多生產加工步驟。這些零部件在不同地點和生產過程的不同階段被采購、制造和組裝,最終成品則通過全球供應網絡進行分銷。所有這些相互聯系的總和構成了復雜而動態的組織系統,即全球價值鏈。
全球價值鏈是全球價值創造過程的結構和組織,整合了價值創造所涉及的所有過程步驟。一個產品在生命周期中經歷的不同階段通常包括:
概念和設計
采購用于消耗或進一步加工的原材料
生產過程的各個階段
生命周期各階段(生產原料、中間產物等)之間的運輸和儲存
市場營銷和銷售
向消費者交付成品(實體貿易或線上商務)
售后服務,包括備件供應
回收或處理
以智能手機為例,芯片、電池、麥克風、屏幕、攝像頭和揚聲器等元件的數量也體現在其制造材料上,如玻璃、陶瓷、塑料,鉑金、金、銀、鈷或銅等金屬,以及礦石和稀土等。因此,智能手機的全球價值鏈涉及全球多個地區和從采礦、冶煉到回收等的多個加工步驟。
開發設計、開采加工、零部件生產組裝、銷售和服務、回收利用,以及存儲和運輸物流等涉及的全球資源,共同構成了一個高度復雜的價值創造網絡。
全球化的未來
近幾十年來,全球化推動了世界經濟的結構轉型,將新興經濟體的數百萬人納入了工業價值鏈。這不僅需要進一步加強,而且全球化須以人人平等受益的方式進行發展。
這可能意味著新興經濟體不再僅限于出口原材料,而是越來越多地進入生產領域。舉一個食品行業的簡單例子,全球交易的可可一半以上來自西非。然而,非洲國家通常只是作為原材料供應商參與到巧克力生產的價值鏈中,而將原材料加工成高品質的糖果往往會帶來更高的價值增值。這意味著,如果可可生產地區出口的是最終產品,即巧克力,而不是原材料可可,那么原產國將創造更多價值,而這種情況已經開始出現。
雖然這會給老牌供應商帶來競爭,但也會通過創造更多價值提高全球南方對全球化的接受程度。非洲采礦業、東南亞紡織業、南美洲種植園等所獲得的公平機會也有助于此。全球化的最優形式是讓盡可能多的人參與其中并且獲益。
全球化與物流
氣候變化是我們這個時代所共同面對的最大挑戰之一,影響著所有人。全球化推動了商品流通,但在此過程中,環境層面的可持續發展同等重要。人們需要確保不斷增長的國際商品流通不會導致溫室氣體排放量的相應增加。
全球化價值鏈的每個環節之間都有物流接口。例如,在網上訂購一條牛仔褲或一部智能手機的客戶可能只有在 DHL派送員將包裹交到他們手中時,才會對所謂"最后一公里"派送有所感知。但實際上,對國際快遞來說,每件包裹都可能代表著成千上萬公里的距離,而物品中包含的每個零部件都可能經歷了海陸空多式聯運的寄遞。
物流企業面臨的一個主要挑戰是如何減少碳足跡。在這方面,DHL集團承諾至2050年將所有排放量減少到當前氣候科學所能達到的最低水平。集團不僅通過可持續航空燃料的購買和使用、取派件車隊電氣化以及生態設施的建設等加快去碳化進程,也推出GoGreen Plus服務,在自身減碳的同時,通過可持續航空燃料,以"碳嵌入"的方式有效支持客戶和行業減少"范圍3"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