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讓人欽佩的古寺,曾為貧窮少年辦學校。
我們常說廟宇太商業化,找不到清爽的氣息。從我近幾年的考察來看,這種廟宇畢竟只占了一小部分,世界上大多數古廟仍然是一片純凈的土地,但也有一些寺廟做了令人敬佩的事情,比如福建法海寺。
中國有許多法海寺,其中最著名的是揚州。在北京也有一個火車站。福建位于福州,位于山腳下。
我碰巧經過,才發現它的身影,廟小而精致,大門就像一扇普通的門,白墻黑瓦,燕尾山脊檐,徽州風格,還有閩南傳統風格。
沒有人把門,可以隨意進出,這里的僧侶似乎沒有想過要充電,香不那么旺,沒有幾個人來,安靜、祥和、安詳。和尚在寺廟里靜靜地打掃。我走過它,沒有看我一眼。我能看到修行的水平:它與外國的事情無關,只看心靈。
法海寺始建于公元945年五代以后的金代二年。在此期間,北方非常混亂,福州更加寧靜。北宋改名為"興福園",后來改名為"北",不知為何改名,卻找不到任何消息。
法海寺座落在山的北側,旁邊有一條通往山頭的小徑。自古以來,這座山就是福州的勝利,文人們紛紛到山上游玩,但同時也不由自主地在廟里拜佛。
明朝時,該寺院曾被好強作為私人別墅占用,經過多次磨難后很難進入新世紀。因此,2011年該寺發生了嚴重火災,火焰燃燒了4個多小時,大部分寺廟被毀。一旦大火失控,大部分古寺廟都是木制的亭臺樓閣,這就是火災成為該寺最大殺手的原因。
火災搶劫案發生后,法海寺很長一段時間沒有恢復。到我去的時候,院子已經散開了,正廳還在維修中,而且還沒有開放,所以我不得不去醫院里的一小塊地方參觀。
經過對法海寺的進一步了解,我非常欣賞法海寺。
法海寺自古以來就有教書育人的傳統,清朝有書院、詩社等文化機構,永正時期創辦的"正陰書院"在全城引起了反響。1948年,寺院內忠心的僧侶創辦了"法海中學",專門招收貧困和失學青年,為社會培養一批人才。
法海寺雖然是一個世界之外的地方,但它始終堅持普渡的責任。佛教注重人的渡人,佛法是船,一方面它幫助人們擺脫欲望的海洋,另一方面它用教育把人運送到另一邊,也許福州佛教協會正是在這里成立的。
廟的大殿是彌勒寺,單檐懸山頂,上面鋪著普通的瓷磚,質樸自然,是彌勒佛的榮耀。這尊佛像與彌勒佛像有很大的不同。一般說來,彌勒佛體態豐滿,有一副和善的臉,兩耳兩肩,露出胸腹,面帶微笑。這里穿著菩薩服,頭戴天頂,外表莊嚴莊嚴。
廟門后面的拐角處,有一塊刻著"羅山"字的巖石,這是羅山遺址所在的地方。福州被稱為"三山三山"論,羅山是其中一座隱藏山。羅山本在山的其余脈里,經過多次鑿鑿后,只有遺跡,如果不是法海寺這塊石頭,羅山可能從現在起就消失在記憶中了。
法海寺不大,可以參觀十多分鐘,閑暇時間可以在這里祈禱香,感受福州市的沉重,畢竟,這樣的社會責任感真的很少見。
地址:福州市鼓樓區福海路免費。
交通:乘11路和159路公共汽車,到格什中學(富武中學)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