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地區“供暖季”,煤炭供應緊張
到9月底秋涼陣陣,東部三省進入了嚴冬儲煤期。以高寒著稱的內蒙古自10月1日以來一直持續降溫,甚至下雪。許多人認為,這樣寒冷的天氣確實是初冬的征兆。
針對這種寒冷的形勢,記者獲悉內蒙古鄂爾多斯、烏海地區的土地已經開始變熱。
更令外界驚訝的是,以"中國冷品位"著稱的內蒙古根河市早在9月1日就開始推出"供暖模式",創下了全國最早的采暖記錄。提前啟動"供暖節奏"的內蒙古,也點燃了當地煤炭市場的"希望"。
由于當地供應能力不足,東北煤炭需要大量采購。自上月以來,中國東部三省的煤炭出口量開始上升,而"提前交貨"的背后是緊張的供需形勢。張飛龍認為,東北地區今冬明年春天保護煤炭供應的壓力"比2016-2017年更加明顯,煤炭使用差距也更加明顯。
事實上,由于近年來煤炭供應的"急迫"狀況,東北地區的煤炭保障已成為該地區的一大民生問題,備受關注。2019年10月召開的國家能源委員會會議明確強調了"突出東部三省煤炭供熱保障"的必要性。
在此之前,蒙東地區的供給相對穩定,外部轉移可以跟上,矛盾還不尖銳。今年冬天,孟東未能實現前幾年的實力保障,使問題突然暴露出來。"張飛龍認為,要解決地區和季節性煤炭短缺的問題,還必須從"根源"找出問題的癥結所在。
上述業內人士還表示,"東北地區煤炭供應的基本格局是:"外國地區以該地區為主,以孟東為主體,以港口海關和俄羅斯煤炭為重要補充。但今年蒙東煤炭產量3000~4000萬噸受到部分國有煤礦產銷減少和多數民營煤礦停產的影響。與此同時,在進口煤炭政策收緊和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今年前8個月俄羅斯煤炭出口也出現下降,預計全年降幅將超過10%。這些變化進一步加劇了今年冬天東北地區煤炭供應的緊張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