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評:文明旅游凸顯中國游客新形象
國慶節中秋節八天短假期,許多景點的游客"在棚子里爆炸",這是在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新冠肺炎疫情無情打擊之后,展現了中國旅游業復蘇的偉大形象,同時,文明旅游也成為了中國游客的新形象。
根據文化旅游部的公開數據,今年中秋節八天假期的游客超過6億人次,國內旅游收入4665.6億元。今年的"黃金周",由于特殊原因,大部分游客是國內游客。北京、山東、河南、上海、杭州、廣西等地、風景名勝區、歷史人文名勝區、主題公園和其他旅游景點受到歡迎,夜間和紅色游客增加最多。
前些年,每逢節假日,游客多旅游,景區人滿為患,不文明現象不可避免地時有發生,網絡上的不文明旅游圖片和新聞比比皆是。"例如,不文明行為嚴重影響了中國游客的形象,破壞了旅游地的文物古跡,如長城、山林竹子上刻著"這里"、登名人雕像、在景區亂扔垃圾等,各種不文明行為嚴重影響了中國游客的形象,破壞了旅游地的文物古跡。在國外,它給中國游客貼上了不文明旅游的標簽。
今年的假日旅游,互聯網上很少有不文明旅游的消息。無論是機場還是高速火車站,雖然人流量很大,但我們都有意識地戴著口罩,依次排隊,沒有排隊現象。即使在高速公路服務區,游客也有秩序地停車。無論是成人還是兒童,景區內都沒有亂扔垃圾的現象,以前的不文明行為幾乎很少發生。多年來,這種現象一直很少見。這樣,中國游客的文化素養就有了顯著提高。
今年國慶長假,旅游服務行業也大顯形象,以往‘黑導游’,宰客,強迫購物等現象時有發生,導游惡意引導旅游團購物,向其索要好處費,讓游客頓時失去了出游的好心情,感覺被欺騙,人格侮辱。憤怒之下,他們不再想到某地旅游,而某地也在游客心中烙下了不好的印象。然而今年,這種情況幾乎沒有再發生。這些都表明,我國旅游市場秩序日趨完善。為了吸引游客,當地旅游機構紛紛出奇招,杜絕不文明行為。
文明旅游不是紙上談兵的口號,而是旅游者發自內心的真正意識,認識到文明旅游的重要性,認識到文明旅游應該如何體現自己的形象和中國人的形象,旅游行為不僅是個人的行為,也是個人修養和形象的體現,也影響著旅游資源的保護和中國人對外形象的展示。
就中國儒家教育元素而言,"以身作則",中國游客一舉一動,不僅為兒童,也為他人樹立了很好的榜樣。網友表示,今年的旅游市場秩序良好,中國旅游業呈現出良好的健康發展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