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不愛“花錢”的原因是什么?
今年,由于疫情的影響,許多國家的經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我國采取了積極的應對措施。相對而言,疫情對我國經濟的影響要小得多,我國許多企業一開始就恢復了工作。
但即便如此,許多人似乎還是不愿花錢。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人民幣家庭存款增加了6.47萬億元,換句話說,今年第一季度增加了6.47萬億元。
有關專家說,到今年一季度末,居民存款余額為87.8萬億元,絕對數量相對較大,占貨幣供應量的比重較高,也說明居民儲蓄總量相對較大,儲蓄率相對較高。
其他數據顯示,全球平均儲蓄率約為26%,而中國的儲蓄率在2018年達到45.689%,這表明中國的儲蓄率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事實上,在2010年之前,中國的總儲蓄率一直在迅速上升,2010年達到51.5%,然后開始下降。
總之,我們可以發現,我國很多人都有存錢的習慣,特別是在復工復工后,銀行也迎來了儲蓄的"小峰",為什么中國人多年來都很喜歡存款呢?
許多老年人都養成了儲蓄的習慣,因為他們年輕時生活條件很差,生活艱難,所以他們都知道錢來之不易,所以他們都養成了存錢的習慣,只要掙到錢,他們就會一掙到錢就把錢存入銀行。
節約"一直是我國的傳統美德,儲蓄也可以用來抵御未來未知的風險,特別是疫情后,人們的危機意識進一步增強,未來還存在一些不確定性,許多人會選擇更多的存款。
雖然許多人在年輕時會支付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但中國仍有許多人被排除在外或社會保障水平很低。根據相關數據,中國只有9.79億基本養老保險工作者,而中國總共有14億人,因此似乎有4億多人沒有養老保險。
而這些人自然不能領取養老金,只能靠子女補貼和自己的積蓄。因此,這類人通常只要在生活中賺一點錢就能存錢。因為在中國,許多人首先選擇撫養子女以防止衰老,第二種選擇是為老年人存錢。
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現在國家財務管理的時代也隨之到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選擇購買各種理財產品,有些人會選擇炒股,有些人會選擇購買基金等等。
人們也在逐漸追求穩定和持久的利益,比如購買長期持有的基金,購買保險和金融產品的組合。簡而言之,越來越多的人會選擇投資于未來,同時保持現有生活的穩定。
此外,由于房價高企,雖然我國近年來積極調控房價,但房價已得到有效控制,房價不會大幅上漲和下跌,但目前我國的房價已經處于較高水平。
對于購房者來說,買房的壓力很大。首付不僅要省幾年的錢,而且付完首付后,你必須每月償還一定的貸款,這樣買房子的人自然就會失去消費能力。
償還貸款通常需要十到兩年以上,這意味著在還款期間,他們的生活水平會下降,根本沒有錢可花。即使他們賺了更多的錢,他們也必須把錢存入銀行,這樣失業就不會導致貸款被切斷。
另一個原因是為你的孩子存錢,因為撫養一個孩子有很多錢,不僅是為了準備將來的各種補習班和利息課,而且還要為你的孩子在大學入學后需要花的錢做準備,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