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數字中國建設高峰:數字中國蓬勃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數字中國”建設的深入實踐,“讓億萬人民在分享互聯網發展成果中有更多的收獲感”的美好愿景正在成為惠及人民生活方方面面的生動現實。12月12日,由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國家發改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三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在福州開幕,主題是“創新驅動數字轉型,智能引領高質量發展”。峰會定位為中國信息發展政策發布平臺、數字中國建設最新成果展示平臺、電子政務與數字經濟理論經驗與實踐交流平臺,成為全球力量推動數字中國和數字絲綢之路建設的平臺。會議將持續到10月14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爆發以來,數字技術在幫助識別疫情、編織嚴密控制網絡、促進恢復生產等方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數字經濟也迎來了重大機遇,新零售平臺上的訂單呈爆炸式增長,新形式和新模式的快速發展,如貨物實時遞送、在線教育和遠程辦公。
數據顯示,中國數字經濟的新業態、新模式主要呈現四大發展趨勢:新的在線服務模式蓬勃發展,激活新的消費市場。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已應用于生產、物流、零售、教育、醫療、城管等領域,極大便利了人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提高了社會治理和服務效率。據統計,2011年至2019年,電子商務平臺交易量年均復合增長率超過20%。
產業數字化加速轉型,增強實體經濟新動力。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使企業數字化轉型,從選項到選項。工業互聯網、智能園區、智能存儲、個性化定制生產初具規模,為實體經濟注入強勁新動能。預計數字化改造將使相關制造企業成本降低17.6%,增加收入22.6%。
新型個體經濟的快速發展,為消費和就業開辟了新的空間。自主就業、副業創新、靈活就業的蓬勃發展,進一步激發了市場主體創新創業創造的內生動力和活力。越來越多的新型個體戶依靠互聯網實現自主創業和價值創造。2019年,社會電子商務從業人員將達到4800萬人,同比增長58%。
共享經濟 - 新的業務類型 - 不斷涌現,創造了一種新的生產要素供給方式,共享生活的應用場景迅速普及,企業孵化平臺、協同制造平臺等共享生產的應用場景不斷涌現,數據元素的價值創造對生產力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產業鏈中越來越多的上下游企業圍繞數據共同創造數據,形成互利共贏的數字生態。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張勇表示,數字化的廣泛應用使中國能夠盡快控制疫情的影響,更快地恢復正常的生產和生活秩序。與此同時,中國的供應鏈、生產、消費和其他能力基本恢復,這將為中國和世界的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當前,世界正在經歷新一輪的大發展、大變化和大調整,外部環境的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明顯增加,數字中國的建設面臨著新的形勢和挑戰。工信部副部長劉立宏說,要優化數字中國的建設和生態,堅持開放源碼,加強生產能力合作,深化產學研一體化,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優化發展環境,促進各要素的有效配置。同時,要完善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提高數據管理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
要推動數字中國的建設,首先必須加強基礎支持。從整體智能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我們需要有一個良好的基礎設施。" 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表示,絕大多數企業都沒有智能改造的基本能力,因此基礎設施的智能化必須通過開放源碼和技術開放來實現。
華為輪值主席許志軍認為,數字化中國建設中也存在一些誤區,如重技術輕應用,重硬件輕軟件,重短期輕長期等。" 這些問題有很強的共性,需要及時解決,以加快數字中國的建設進程。